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2015年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项目规划表》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7 20:20:00   浏览:815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2015年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项目规划表》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2015年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项目规划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机(农业、农牧)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为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5)》,扎实做好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农机化领域标准现状和需求重点,我部编制了《2013-2015年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项目规划表》,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做好相关标准项目的制修订和宣贯落实等工作。



附件:2013-2015年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项目规划表





附件

2013-2015年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项目规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制修订
实施时间
对应体系编号

1
微耕机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
2013
402.5.2

2
水果清洗打蜡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3
402.1.7

3
水果分级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3
402.1.7

4
马铃薯打秧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3
402.1.7

5
玉米剥皮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3
402.1.7

6
生物质燃料成型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3
402.1.7

7
采茶机 作业质量
制定
2013
402.4.2

8
风送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制定
2013
402.5.2

9
大棚卷帘机 安全技术要求
制定
2013
402.1.8

10
农业机械传动变速箱 修理技术规范
制定
2013
402.6.2

11
纸质湿帘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3
402.1.7

12
温室透光覆盖材料安装验收规范 玻璃温室
制定
2013
402.8.4

13
机械化起垄全铺膜 作业技术规范
制定
2013
402.3.2

14
农业机械分类
修订NY/T 1640-2008
2013
401.1.2

15
秸秆揉丝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修订NY/T 509—2002
2013
402.1.7

16
秸秆还田机 作业质量       
修订NY/T 500—2002
2013
402.4.2

17
花生收获机 作业质量        
修订NY/T 502—2002
2013
402.4.2

18
中耕作物单粒(精密)播种机 作业质量 
修订NY/T 503—2002
2013
402.4.2

19
日光温室技术条件
修订NY/T 610—2002
2013
402.8.1

20
农用水泵安全技术要求       
修订NY 643—2002
2013
402.1.8

21
马铃薯收获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修订NY/T 648—2002
2013
402.1.7

22
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评价
制定
2014
401.3.2

23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 第4部分:设施农业
制定
2014
401.3.2

24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 第5部分:林果业
制定
2014
401.3.2

25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 第6部分:农产品初加工
制定
2014
401.3.2

26
机动植保机械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
2014
402.5.2

27
机动脱粒机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
2014
402.5.2

28
农机安全监理标志标识 技术规范
制定
2014
403.2.3

29
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标准编写规则
制定
2014
402.3.1

30
农用开沟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4
402.1.7

31
田园管理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4
402.1.7

32
割草压扁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4
402.1.7

33
籽瓜脱粒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4
402.1.7

34
方草捆压捆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4
402.1.7

35
油菜割晒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4
402.1.7

36
温室大棚卷膜通风机构安装验收规范
制定
2014
402.8.4

37
日光温室用保温被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4
402.1.7

38
履带自走式旋耕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4
402.1.7

39
木薯种植机 作业质量
制定
2014
402.4.2

40
玉米收获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修订NY/T 645—2002
2014
402.1.7

41
水田耕整机 作业质量       
修订NY/T 501—2002
2014
402.4.2

42
秸秆还田机修理技术条件        
修订NY/T 504—2002
2014
402.6.2

43
种子除芒机试验鉴定方法
修订NY/T 363—1999
2014
402.1.6

44
种子拌药机试验鉴定方法
修订NY/T 364—1999
2014
402.1.6

45
窝眼滚筒分选机试验鉴定方法
修订NY/T 365—1999
2014
402.1.6

46
种子分级机试验鉴定方法
修订NY/T 366—1999
2014
402.1.6

47
复式种子清选机试验鉴定方法
修订NY/T 367—1999
2014
402.1.6

48
种子提升机试验鉴定方法
修订NY/T 368—1999
2014
402.1.6

49
种子初清机试验鉴定方法
修订NY/T 369—1999
2014
402.1.6

50
种子干燥机试验鉴定方法
修订NY/T 370—1999
2014
402.1.6

51
种子用计量包装机试验鉴定方法
修订NY/T 371—1999
2014
402.1.6

52
种子包衣机试验鉴定方法
修订NY/T 375—1999
2014
402.1.6

53
饲料粉碎机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
2015
402.5.2

54
插秧机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
2015
402.5.2

55
铡草机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
2015
402.5.2

56
甘蔗种植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5
402.1.7

57
水稻机械插秧大田淤泥育秧技术规程
制定
2015
402.3.2

58
畜禽粪便固液分离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5
402.1.7

59
青贮包膜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5
402.1.7

60
风力提水机组 质量评价规范
制定
2015
402.1.7

61
棉秆收获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5
402.1.7

62
木薯种植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5
402.1.7

63
日光温室自动灌溉控制装置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5
402.1.7

64
温室用卷膜器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制定
2015
402.1.7

65
甘蔗种植机 作业质量
制定
2015
402.4.2

66
农业履带拖拉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67
手扶拖拉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68
农用柴油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69
地膜覆盖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70
残膜回收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71
马铃薯收获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72
青饲料收获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73
采茶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74
耕整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75
旋耕深松灭茬起垄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76
玉米收获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77
花生覆膜播种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78
花生收获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制定
2015
402.1.3

79
农业轮式拖拉机适用性评价方法
修订NY/T 1767-2009
2015
402.1.3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谈“上诉不加重”原则的理解与适用

郭 瑞 曹 柯


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因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但二审判决不仅没有减轻其责任,反而还加重了上诉人的责任。对此,拿到二审判决书的上诉人不仅感到失望,而且还很疑惑,抱怨在对方没有上诉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判其承担比一审更重的责任?为什么不能像刑事诉讼中“上诉不加刑”原则那样建立一个保护上诉人上诉利益的原则,以减轻民事诉讼中上诉人承担的风险?为解决这个问题,学者提出了在民事诉讼中确立“上诉不加重”原则(又称为“禁止不利变更”原则或“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的办法,其内容是在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中,要求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判原则上不能将上诉人置于更加不利的境地,既不能加重上诉人的民事责任,也不能减损上诉人既得的民事利益,使上诉人的负担不得因上诉而超过一审判决[①]。

“上诉不加重”原则提出的目的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要打消上诉的顾虑,便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但对于“上诉不加重”原则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目前学术上的探讨还比较有限,对具体的理解与适用问题更是涉及较少,以致于在司法实践中对该原则的掌握比较混乱。基于此,本文拟从理论上、制度上以及操作上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和理解“上诉不加重”原则:

一、“上诉不加重”原则的理论基础。

(一)审判权的地位变迁

由于我国司法审判权依附于行政权力的历史,使得不论对社会而言,还是从法院自身来看,法院审判行政化的色彩特别浓厚。要求法院发挥主动性,为当事人排忧解难的愿望在社会中也广泛存在,并且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市场、小政府”的市场要求强调的是国家机关行为的被动性,这一点对法院审判权的行使来说尤为重要。“不告不理”的法制传统注定了司法审判权天生的被动性,而法制现代化也必然使民事诉讼的改革不单局限在当事人主义构架的建立方面,更是要发挥当事人的主动性,使当事人摆脱作为审判客体的尴尬地位,建立以诉权行使为主线并贯穿整个审判始末的司法审判新体制。在这种背景下,审判权由主动转为被动的地位变化为“上诉不加重”原则的确立提供了司法观念上的准备。

(二)对“有错必究”的重新认识

“有错必究”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制原则,也是法院树立公正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了司法权威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前那种竭力去找回逝去已久的客观事实,去实现事过境迁的司法公正的模式已经与现代社会对法制的要求不相符合。现代法制所推崇的价值观念要求法院在维护公正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自由、秩序、效率等价值观,并找准这几种价值的平衡点。在这种环境下,“有错必究”就不能脱离法所具有的多重价值属性而单从司法公正这一个角度去理解。对“有错必究”中的“错”的认定,除了考虑是否分配不公或机会不等外,还要看是否有违自由处分的原则,是否影响秩序的稳定,以及是否导致了诉讼资源的浪费等等。在纠正这些“错”时,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从各个方面综合评价,作出妥善处理。正由于纠错标准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使“上诉不加重”原则能够很好的融入到我国长期所遵循的法制原则之中。

(三)二审程序的性质探讨

从多审级设置的目的来看是要保证公平的结果,但是诉讼也不能遥遥无期的进行下去,因而在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益之间始终存在一个取舍的问题,这样的取舍就决定了诉讼程序的性质。对于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性质,目前理论上分为复审主义、事后审主义和续审主义三种。我国由于长期受前苏联诉讼制度的影响,一直采用的是复审主义的观点,目的是为了尽最大程度追求客观公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民事纠纷越来越多的起诉到了法院,一味追求公正的诉讼价值观念受到了挑战,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的呼声促使民事诉讼的价值观开始向司法效益倾斜。再加上我国加入WTO后对司法体制又提出了如何与国际接轨的新要求,二审程序的性质已经逐步由复审主义转向了国际普遍采用的续审主义观点。第二审不再对第一审全部的内容重新进行审理,而是以一审为前提对当事人不满意一审的部分继续进行审理。这种转变就使得“上诉不加重”原则的确立成为了必然。

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变化,法院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提出的上诉不再是对一审内容的重新审理,二审程序也不再以实现单纯的纠错功能为目的。按照现代法制的要求,新的诉讼模式应当尊重当事人自由处分的权利,实现司法效益;应当权衡公平、自由、秩序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从制度上扫除诉权行使的障碍,吸收当事人的不满情绪,使当事人更能够理解和接受二审裁判的结果,发挥法院终局裁判的效力。这样看来,通过不加重上诉人责任的方法来打消上诉的顾虑已经成为了现代法制条件下民事诉讼二审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

二、“上诉不加重”原则的法律依据

“上诉不加重”原则在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法中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其实,作为一项原则,其在国外的民事诉讼制度中也没有以具体法律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贯穿于处分权、上诉权以及二审审查范围等法律规定之中。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实际上已经为“上诉不加重”原则的适用奠定了法律基础。

(一)明确了当事人的处分权

在《民事诉讼法》第13条中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该规定确立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处分权,为诉权理论乃至于诉讼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制度上的基石。当然,以诉权为主线而提出的“上诉不加重”原则也以此规定作为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二)规定了二审的审查范围

《民事诉讼法》151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审查”,该条规定对二审的审查范围予以了明确,确定了二审续审主义的性质。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0条中规定了“第二审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对上诉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时,如果发现在上诉请求以外原判确有错误的,也应予以纠正”,但该解释因为与现代诉讼体制的要求不符,后来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5条中被改为了“第二审案件的审理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范围进行,当事人没有提出请求的,不予审查。但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这个解释中重申了二审的审查范围应限于上诉请求的原则,也为“上诉不加重”原则的提出做好了准备。对于该《规定》之所以将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行为排除在原则的适用范围之外,原因是要在承认辩论主义和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同时,对于不属于私权纠纷的行为进行限制。最高人民法院在最近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13条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即“对双方当事人无争议但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据”。这样的除外条款使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以及他人合法利益的当事人不能享受辩论主义和自由处分原则的垂青,也为“上诉不加重”原则的适用划定了界限。

(三)指出了法院审判的被动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5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该条规定从建立释明制度的角度明确了法院审判的被动性,强调了法院的审理不能脱离当事人的意志。法院审判权的被动性毫无疑问就是“上诉不加重”原则建立的核心。

(四)更正了对错案的认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6条规定“由于当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内举证,致使案件在而二审或者再审期间因提出新的证据被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改判的,原审裁判不属于错误裁判案件。一方当事人请求提出新的证据的另一方当事人负担由此增加的差旅、误工、证人出庭作证、诉讼等合理费用以及由此扩大的直接损失,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该条纠正了一些人认为只要原审裁判与案件的真实事实不一致就是裁判错误的观点,打消了追求客观真实那种不切实际的愿望。从认识论的理论层面和法律约束的制度层面两方面来看,由于诉讼中对证据的认知受特定时间、空间和探知手段的限制,可能出现法院查明的情况与案件事实不一致的情形;并且在有些案件中即使查清了客观事实,如果存在权利失效或失权等情况时,判决结果也可能与客观公正不符,但在法律上就不能认为在这些案件中法院所作出了错误的裁判。减少了这方面的压力后,按照“上诉不加重”原则裁判的案件就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

从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来看,在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已经在当事人的处分权,二审审查范围、审判的被动性和对审判错误界定等方面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为“上诉不加重”原则的确立做好了法律上的准备。虽然没有具体的规定提及“上诉不加重”原则,但作为一项操作中实际运用的原则所必须的法律支持已经完全具备了。

三、“上诉不加重”原则的要件

简而言之,“上诉不加重”就是不得在二审程序加重上诉人的责任。但作为一项诉讼原则,其内涵所包括的要件则远不止于此,具体可以分为以下4个部分: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1年进口防汛专用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1年进口防汛专用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通知

2001年12月28日  财税〔2001〕2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交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天津、上海市市政管理局: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防汛专用等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通知》(财税〔2001〕39号)第一条的规定,对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2001年购买的20辆进口防汛专用车(其中JEEPV8型12辆,JEEPI6型8辆,详见附件)免征车辆购置税,请按附件所列名单办理免征车辆购置税手续。免税车辆因转让、改变用途等原因不再属于免税范围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缴纳车辆购置税。
  附件:2001年进口防汛专用车计划分配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