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4:46:07   浏览:923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 俄罗斯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以下简称“缔约双方”),基于中俄两国人民睦邻友好的历史传统,认为一九九二年至二000年期间两国元首签署和通过的中俄联合宣言和声明对发展双边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坚信巩固两国间各个领域的友好、睦邻与互利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重申各自根据《联合国宪章》及其参加的其它国际条约所承担的义务,希望促进建立以恪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与准则为基础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致力于将两国关系提高到崭新的水平,决心使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世代相传,兹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二条 缔约双方在其相互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也不相互采取经济及其它施压手段,彼此间的分歧将只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以和平方式解决。
  缔约双方重申,承诺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将战略核导弹瞄准对方。

  第三条 缔约双方相互尊重对方根据本国国情所选择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道路,确保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第四条 中方支持俄方在维护俄罗斯联邦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问题上的政策。
  俄方支持中方在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问题上的政策。

  第五条 俄方重申一九九二年至二000年期间两国元首签署和通过的政治文件中就台湾问题所阐述的原则立场不变。俄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

  第六条 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缔约双方遵循领土和国界不可侵犯的国际法原则,严格遵守两国间的国界。
  缔约双方根据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继续就解决中俄尚未协商一致地段的边界线走向问题进行谈判。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双方在两国边界尚未协商一致的地段维持现状。

  第七条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
  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第八条 缔约双方不参加任何损害缔约另一方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联盟或集团,不采取任何此类行动,包括不同第三国缔结此类条约。缔约任何一方不得允许第三国利用其领土损害缔约另一方的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缔约任何一方不得允许在本国领土上成立损害缔约另一方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组织和团伙,并禁止其活动。

  第九条 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第十条 缔约双方将利用并完善各级别的定期会晤机制,首先是最高级和高级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要而迫切的国际问题定期交换意见、协调立场,以加强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十一条 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
  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

  第十二条 缔约双方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并大力促进恪守有关保障维护战略稳定的基本协议。
  缔约双方将积极推动核裁军和裁减化学武器进程,促进加强禁止生物武器的制度,采取措施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和相关技术的扩散。

  第十三条 缔约双方将加强在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和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合作。缔约双方将努力增强联合国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具权威性和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在处理国际事务,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领域的中心作用,确保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的主要责任。

  第十四条 缔约双方将大力促进加强两国周边地区的稳定,确立相互理解、信任和合作的气氛,推动旨在上述地区建立符合其实际的安全和合作问题多边协作机制的努力。

  第十五条 缔约双方将根据两国政府间有关协定和其它文件处理债权、债务关系,彼此承认缔约一方对位于缔约另一方境内属于对方的资产及其它财产拥有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它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缔约双方将大力促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信息、旅游、体育和法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缔约双方将根据本国法律及其参加的国际条约,保障维护知识产权,其中包括著作权和相关权利。

  第十七条 缔约双方将在国际金融机构、经济组织和论坛内开展合作,并根据上述机构、组织和论坛章程的规定,促进缔约一方加入缔约另一方已成为成员(参加国)的上述机构。

  第十八条 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
  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以及各自的法律和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缔约一方法人和自然人在缔约另一方境内的合法权益,并相互提供必要的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
  缔约双方有关部门将根据相关法律调查与解决缔约一方的法人和自然人在缔约另一方境内进行合作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

  第十九条 缔约双方将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状况,预防跨界污染,公平合理利用边境水体、太平洋北部及界河流域的生物资源领域进行合作,共同努力保护边境地区稀有植物、动物种群和自然生态系统,并就预防两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由技术原因造成的重大事故及消除其后果进行合作。

  第二十条 缔约双方将根据本国法律和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以及打击有组织犯罪和非法贩运毒品、精神药品、武器等犯罪活动方面进行积极合作。缔约双方将合作打击非法移民,包括打击通过本国领土非法运送自然人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缔约双方重视发展两国中央(联邦)立法和执行机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缔约双方将大力促进开展两国司法机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十二条 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双方作为其它国际条约参加国的权利和义务,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第二十三条 为执行本条约,缔约双方将积极促进在双方都感兴趣的具体领域签订条约。

  第二十四条 本条约需经批准,并自互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批准书将在北京互换。

  第二十五条 本条约有效期为二十年。如果在本条约期满一年前缔约任何一方均未以书面形式通知缔约另一方要求终止本条约,则本条约将自动延长五年,并依此法顺延。
  本条约于二00一年七月十六日在莫斯科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俄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             俄罗斯联邦代表
     江泽民                弗拉基米尔·普京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境内机构对外提供外汇担保管理办法(附英文)

国家外汇管理局


境内机构对外提供外汇担保管理办法(附英文)
国家外汇管理局




第一条 为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顺利开展对外金融活动,加强对外汇担保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汇担保系指以自有外汇资金向境外债权人或境内的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或外资、中外合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承诺,当债务人未按合同规定偿付外汇债务时,由担保人用外国货币履行偿付义务的保证,包括:
一、借款担保;
二、融资租赁担保;
三、补偿贸易项下的履约担保;
四、境外工程承包中的债务担保;
五、其它担保。
第三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外汇管理分局(以下简称“外汇管理部门”)为外汇担保的管理机关,负责外汇担保的审批、管理和登记。
一、经批准有权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
二、有外汇收入来源的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法人;
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不得对外提供外汇担保。
第四条 允许提供外汇担保的机构和单位限于:
一、经批准有权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
二、有外汇收入来源的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法人;
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不得对外提供外汇担保。
第五条 金融机构提供的外汇担保余额和对外债务余额之和不得超过自有外汇资金的20倍。
非金融机构提供的外汇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自有的外汇资金。
担保人不得为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注册资本担保。
第六条 外汇担保的审批权限:
一、为境内机构对外提供外汇担保,由担保人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审批;
二、为中国驻外企业提供外汇担保,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
三、为境内、外的外国机构和外资企业提供外汇担保,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
第七条 外汇担保的审批范围:
一、境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投资银行及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对外提供的借款担保;
二、除上款所列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法人对外提供的外汇担保。
第八条 担保人办理担保报批手续时,应向外汇管理部门提供全部或部分下列资料:
一、担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件和有关批复文件;
二、担保人自有外汇资金情况的证明;
三、担保人对外债务、担保的文件;
四、担保合同意向书;
五、被担保项下主债务合同或意向书及有关文件;
六、落实反担保措施的文件;
七、为外国机构和外资企业提供外汇担保,需有外国机构和外资企业的等值外汇资产作抵押的证明。
第九条 担保人提供外汇担保,应与债权人、债务人订立书面合同,订明担保人、债权人、债务人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一、担保人有权对债务人的资金和财产情况进行监督;
二、债权人有权要求担保人提供其财务报告和外汇收支情况等有关材料;
三、担保人提供担保后,债权人与债务人如需修改所担保的合同,还须取得担保人的同意,并由担保人报外汇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如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担保人的担保义务将自行解除;
四、担保人提供担保后,在其所担保的合同有效期内,一旦债务人未按合同规定履行其义务,担保人应履行担保义务。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后,有权向债务人进行追偿;
五、担保人提供担保后,在担保合同的有效期内,如债权人未按合同履行其义务,担保人的担保义务将自行解除。担保人有权要求债权人赔偿相应的损失;
六、担保人有权要求债务人落实反担保措施或提供相应的抵押物并收取一定的担保费。
第十条 担保人出具担保后,应到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担保登记手续。
一、非金融机构出具担保后,应在10天内到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填写《外汇担保登记表》,领取《外汇担保登记证书》;
二、金融机构实行按月定期登记制,月后15天内填写《外汇担保变动反馈表》,上报上月担保债务变动情况。
第十一条 担保需要展期时,担保人应在债务到期前15天到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展期手续。办理展期手续时,应持展期债务的有关文件进行重新报批。
第十二条 担保项下债务到期或履行完毕以及出现其它终止担保合同情况时,非金融机构的担保人应在10天内将《外汇担保登记证书》退回原发证的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手续。金融机构按月办理核销手续。
第十三条 对于违反本办法的担保人,外汇管理部门将视情节轻重,对其进行警告、通报、暂停或撤销担保人外汇担保业务并根据《违反外汇管理处罚施行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 本办法也适用对外反担保。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1987年的《境内机构提供外汇担保的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Approved b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on August 1, 1991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Exchange Control on September 26,1991)

Whole Doc.

Article 1
These Measures are hereby formulated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foreign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developing foreign financial
activities smoothly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f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for the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2
The term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mentioned in these Measures
refers to an undertaking which a guarantor, against its own foreign
exchange funds, promises to guarantee the repayment in foreign exchange
currency to a foreign creditor, a wholly foreign-owned bank, a
Chinese-foreign equity bank or a non-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which
is wholly foreign-owned or uses Chines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within
China, in the event of the failure of the debtor to pay its foreign
exchange debt under the contract, including:
(1) loan guarantee;
(2) financial leasing guarantee;
(3) performance guarantee under the compensation trade;
(4) debt guarantee in external contracting projects;
(5) guarantee in other forms.
Article 3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Exchange Control and its branch offic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exchange control departments) are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in charge of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dministr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Article 4
Institutions and units which are permitted to provide a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are limited to:
(1)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ch have the authority to conduct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business upon approval;
(2) non-financial enterprises with the status of a legal person which
have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No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and institutions shall provide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Article 5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balance of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issued
by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together with the balance of its external
liabilities shall not exceed 20 times of its own foreign exchange funds.
The remaining sum of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issued by a
non-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not exceed the amount of its own foreign
exchange funds.
Guarantor shall not provide a guarantee to cover the registered
capital of the foreign party to an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Article 6
The authority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1) where a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is provided externally to an
institution within China, it shall be examined and approved by the
exchange control department in the guarantor's locality;
(2) where a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is provided to a Chinese
enterprise resident in foreign country, it shall be examined and approv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Exchange Control;
(3) where a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is provided to a foreign
institution and an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t shall be examined and approv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Exchange
Control.
Article 7
The scope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for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provided externally:
(1) the loan guarantees provided externally by the Industry and
Commerce Bank of China, the 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 the Bank of China,
the Investment Bank of China and the Bank of Communications, the Industry
Bank of China Trust and Investment Corporation within the Chinese
territory;
(2) the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s provided externally by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non- financial enterprises with legal person
status except the banks listed above.

Article 8
When a guarantor goes through the guarantee procedures of submission
and approval, it shall submit to the exchange control department all or
part of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1) the approval documents for the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of the
project to be guaranteed and relative written documents;
(2) the certificate of the guarantor's own foreign exchange funds;
(3) documents of guarantor's external liabilities and guarantee;
(4) the letter of intent of the guarantee contract;
(5) the principal debt contract or letter of intent under the
guaranteed proje ct and relative documents;
(6) documents concer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nter guarantee
measures;
(7) the mortgage certificate which shows that the guarantee amount
will be sec ured by foreign exchange assets at equivalent value of foreign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when a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is provided to them.
Article 9
A guarantor who provides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shall conclude
written contract with the creditor and debtor, which specifies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all respects of the guarantor, creditor and debtor.
(1) the guarantor has the right to supervise the funds and assets of
the debtor;
(2) the creditor has the right to require the guarantor to provide
the related materials such as its financial statement,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exchange
ncome and expenditure, etc.;
(3) after a guarantee is provided by the guarantor, any amendment to
the guarantee contract by the creditor and debtor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guarantor's permission, and the guarantor shall report it to the exchange
control department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therwise, the
guarantor's obligations of guarantee shall be relieved automatically;
(4) after a guarantee is provided by the guarantor, in case the
debtor fails to fulfill its oblig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tract during the term of the guarantee contract, the guarantor
shall fulfill its guarantee obligations. After its fulfillment, the
guarantor has the right to require the debtor for reimbursement;
(5) if the creditor fails to fulfill its oblig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tract during the term of the guarantee
contract after a guarantee is provided by the guarantor, the guarantor
will be automatically relieved of its obligations, the guarantor has the
right to require the creditor for reimburse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loss;
(6) the guarantor has the right to require the debtor to implement
the counter guarantee measures or furnish corresponding mortgage, and
charge a fixed amount of guarantee fee.

Article 10
After a guarantee is provided, the guarantor shall go through the
registration formalities with the local department of exchange control
where the guarantor is located.
(1) after a guarantee is provided by a non-financial institution, the
institution shall, within 10 days, fill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Registration Form", and obtain the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2)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llow a regular month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shall, within 15 days after the last month, fill in the "Form
of Information on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so as to report the changing
condition of guarantee liabilities in the last month.
Article 11
In the event that an extension of the guarantee term is required, the
guarantor shall apply for the extension to the local exchange control
department 15 days prior to the expiration of the debt. When going through
the extension formalities, the guarantor shall submit the relative
documents concerning the extension to the exchange control department for
a new approval.
Article 12
When a debt under the guarantee becomes due or is repaid, or the
guarantee contract terminates under other conditions, for a non-financial
institution as a guarantor, it shall, within 10 days, return the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to the original exchange
control department which issued the certificate for verification and
cancellation, and for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as a guarantor, it shall go
through the formalities of verification and cancellation monthly.
Article 13
If the guarantor violates these Measures, the exchange control
department will, according to the seriousness of the case, impose a
warning, notice of criticism, suspension or cancellation of the
guarantor's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business, and give penal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Implementing Rules of Penalties for
the Viol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Article 14
These Measures shall also apply to the external counter-guarantees.
Article 15
The authority to interpret these Measures resides in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Exchange Control.
Article 16
These Measures will enter into force from the date of promulgation.
The Provisional Measure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ssuing Foreign Exchange
Guarantee by Organizations within Chinese Territory promulgated in 1987
shall be abrogated on the same date.



1991年9月9日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1989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1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决定修正)

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65 号


1997年1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决定,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1月20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要十分珍惜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林地、草原,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三条自治区、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旗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统一管理工作。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法》与本办法的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四条对执行《土地管理法》和本办法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土地的权属、利用和保护


第五条城市市区家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农村、牧区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或个人使用,土地使用权可依法有偿转让。依法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依法变更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或者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向所在地的旗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经旗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更换土地证书。
在国家统一管理土地的前提下,林业、草原、渔业、城建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本部门用地的规划、保护、建设和利用。
第六条凡地界不清、地权不明的土地,由旗县(市)以上人民政府确认其所有权和使用权。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当事人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保护耕地的原则,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年度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计划指标,严格控制,不得突破。
第八条严格保护菜田。设区的市及旗县(市)人民政府应按照城市规划划定菜田保护区。划入保护区的菜田,不经批准,一律不准改做他用。
第九条严禁擅自开垦草原、林地,对已经沙化、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的土地,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限期治理。需要开垦土地的,必须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二十度以上的坡耕地,要逐步退耕种草种树;二十度以下的坡耕地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控制水土流失。人均耕地不足三亩的苏木、乡(镇)使用坡耕地可适当放宽。但是,二十五度以上的坡耕地,必须限期退耕还林、还牧。
第十条国家建设和苏木、乡(镇)、嘎查(村)各项建设必须节约用地。要严格控制建住宅、办砖瓦砂石土场、采矿等占用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执行。


第三章国家建设用地


第十一条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经批准列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或者准许建设的,并列入当年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内的项目,建设单位方可向所在地的旗县(市)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征地:
(二)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用地单位、被征地单位以及有关部门,根据统计年报,对拟征地面积、权属、类别以及征地前五年平均亩产值、被征地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等征地资料进行核实;
(三)由土地管理部门召集用地单位、被征地单位及有关部门依照本办法规定,确定补偿费和安置方案,签订征地协议;
(四)按本办法的规定经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
(五)银行凭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征地的文件拨款;
(六)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经土地管理部门核实使用面积,办理用地登记,发放土地使用证。
第十二条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单位应报送下列文件:
(一)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和计划部门批准的文件;
(二)经审查批准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和总平面布置图;
(三)经批准的国家固定资产年度投资计划及资金安排证明文件;
(四)旗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章的征地地理位置图;
(五)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附城建环林保部门签章的意见;征用林地、草原的,附林业、草原主管部门签章的意见;
(六)征地协议、有关报表及土地管理部门认为必须报送的其他文件。
第十三条国家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耕地,应核减被征地单位或个人的耕地、农业税和定购任务。
第十四条被征用或者划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应服从国家建设需要,不得借故阻挠。
防洪、抢险等紧急用地,可在事后补办用地手续。
第十五条严禁在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内占地建设其它工程,确需建设用地的,按审批权限,报旗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跨旗县(市)的铁路、公路以及输油、输水、送气等管线建设需用土地的,可以一次或分段申请办理征地审批手续。
分期建设的项目,应根据总体规划分期征地,不得先征待用。
扩建、改建工程应充分利用旧场地。确需征地的,应持上级主管部门准予扩建、改建的批件,按审批权限办理征地手续。
第十七条临时占地,应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经旗县(市)人民政府批准,交纳土地补偿费。
在临时占地上禁止构筑永久性建筑物,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使用期满,用地单位应恢复原有地貌、生产条件,及时归还。
第十八条国家建设征用、拨用土地审批权限:
(一)耕地(含菜田、园地、苇塘、鱼塘,下同)三亩以下(含三亩),其他土地十亩以下(含十亩),由旗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耕地三亩以上,二十亩以下(含二十亩),其他土地十亩以上,一百亩以下(含一百亩),由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耕地二十亩以上,一千亩以下(含一千亩),其他土地一百亩以上,二千亩以下(含二千亩),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四)征用、拨用草原、林地的数量,分别依照草原、林业有关法规的规定,由旗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承办用地的审批时间,自收到申报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天,情况复杂的不得超过六十天。


第四章农村、牧区建设用地


第二十条苏木、乡(镇)、嘎查(村)建设,应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制定规划,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不制定规划的,不准申请报批土地。
第二十一条苏木、乡(镇)、嘎查(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企业(含私营企业)建设用地,经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向旗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旗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农村、牧区专业户生产经营设施建设,需要使用集体土地,由本人申请,经嘎查(村)民委员会和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按本办法审批权限报旗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条苏木、乡(镇)、嘎查(村)居民新建住宅使用耕地,经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旗县(市)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原有宅基地或村内空闲地,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苏木、乡(镇)、嘎查(村)居民住宅用地(包括住房、杂屋、厕所、庭院)一户一处。城市郊区及苏木、乡(镇)所在地居民住宅面积每户二百五十平方米,最高不得超过三百平方米;农区、半农半牧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二亩的村(屯)每户不得超过二百五十平方米,人均耕地三亩以下的村(屯)每户不得超过三百平方米,人均耕地五亩以下的村(屯)每户不得超过四百平方米;人均耕地五亩以上的村(屯)每户不得超过五百平方米;人均耕地较多,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每户不得超过六百平方米。牧区居民宅基地面积,本着适用的原则,由旗县人民政府具体规定。
第二十五条城镇非农业户建住宅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应从严管理,每户不得超过一百五十平方米,由旗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六条回原籍定居的港、澳、台湾同胞和归国华侨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的,报经旗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按当地住宅标准优先安排。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划给宅基地:
(一)结婚后单独立户男女一方已划给宅基地的;
(二)原有宅基地面积能够解决子女单独立户的;
(三)1987年1月以后出卖或者出租住房的;
(四)无当地户口的。


第五章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第二十八条土地的建设及其设施,谁投入归谁所有。在土地使用权转让时,接受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合理补偿。
第二十九条征用、拨用耕地按下列标准支付补偿费:
(一)城市郊区的耕地,按该地前五年平均亩产值的五至六倍计算;
(二)基本农田,按该地前五年平均亩产值的四至五倍计算;
(三)一般农田,按该地前五年平均亩产值的三至四倍计算。
第三十条征用、拨用草原、林地的补偿费,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一条征用菜地,用地单位应缴纳新菜地开发基金,按征地费总和的15—20%计算,由地方人民政府征收,用于新菜地开发建设,不得挪用。
第三十二条输变电铁塔、电杆、地下管线、测量标志等的用地补偿费,按本办法有关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三条青苗按当年作物的亩产值补偿;住宅按当地房产部门规定的标准补偿;水井、管道、电缆、棚圈、围栏及其他设施,按照实际损失合理补偿。但是,对征地后抢种的作物和抢建的附着物不予补偿。
第三十四条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用地单位除支付补偿费外,还要支付安置补助费。
征用耕地,每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安置补助费标准,按该耕地被征用前五年每亩平均年产值的三至五倍计算,最高不得超过十倍。征用草原,每个需要安置的牧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应高于本地区农业人口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第三十五条土地管理部门,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一次性征收土地管理费。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六条民办公助和集体联办的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占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补偿费,可比照苏木、乡(镇)公益事业用地补偿费标准,由当事人双方协商适当补偿。也可以调整土地来解决。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七条城市、农村、牧区居民非法占用的土地必须退还,并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住宅和其他设施。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除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拆除或者没收其新建的住宅和其他设施外,要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对不执行土地争议处理决定的,在土地争议解决之前,改变土地现状或者破坏土地上附着物的,责令其停止破坏行为,恢复被改变的土地状态,赔偿经济损失。
第三十九条违反法律规定,在耕地上挖土、挖沙、采石、采矿等,严重毁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的,责令限期治理,可以并处罚款。
第四十条征用、划拨土地双方长期达不成协议的,按照本办法土地审批权限的规定,由相应一级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裁决。
对无理取闹、阻挠土地征用或者拨用的单位及个人,责令交出土地。当事人系国家工作人员的,并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有关罚款的具体规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1989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