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4-23 22:47:28   浏览:99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修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1994年9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10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1997年11月9日
起施行)

条例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真实反映自治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及自治区在外省区、港澳台地区、国外的企业事业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按照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数据和情况。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统计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的统计人员负责农村基层统计业务,并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依照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兵团的统计工作,并接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监督、管理;各师、团(场)的统计工作受当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和协调本部门、本行业的统计工作。
各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统计工作。
第五条 从事统计工作的统计人员应当取得国家统一规定的统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未取得任职资格的,经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考核合格,并取得统计人员岗位证书后,方可从事统计工作。
统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统计业务培训。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各部门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评定统计人员的技术职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持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的相对稳定;有关部门、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保持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七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当认真履行统计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保证数据质量,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其统计执法人员依照统计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行使统计监督检查职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乡(镇)统计人员、企业、事业组织必须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统计档案、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原始凭证、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等资料的管理制度。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建立统计登记制度。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治区在外省区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新建、迁入、迁出、终止、变更的单位,均应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向统计机构或者委托的机构办理统计登记。


第十一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照国家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各单位公布统计资料,应当由其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核定,并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请审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统计资料应当以本级统计机构提供的统计资料为准。
第十二条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拟订,或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拟订,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或者备案。
下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调查不得与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调查重复、矛盾;人民政府各部门统计调查不得与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调查重复、矛盾;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专业性统计调查、应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有关汇总统计资料。
未按国家规定审批或者备案的统计报表,统计人员有权拒绝填报。
第十三条 地方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分别由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乡(镇)统计员依法统一管理。
各部门和各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和本组织的统计机构或统计人员依法管理。
第十四条 凡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统计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提供的统计资料,也不得授意或强迫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违法修改。发现数据来源或者计算有错误,应由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核实,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经核实确有错误的,应当依法订正。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定期对同级各主管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使用的统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错误的,应当责成纠正。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权向统计调查对象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统计对象应当在接到之日起十日内答复,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答复的,按拒报统计资料处理;统计人员可以直接检查其统计台帐、原始记录及相关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统计调查对象不得
拒绝,隐匿或者提供不真实的资料。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对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违法行为应当在三个月内查明情况,作出处理决定,并发出《统计违法行为处理意见书》或者《统计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揭发和控告。
第二十条 执行统计法律、法规成绩显著的,与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做斗争表现突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统计调查对象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或者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可以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统计调查对象中的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警告,并可处以2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骗取职务、职称、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的,由做出有关决定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追缴物质奖励和撤消晋升的职务、职称。
第二十四条 对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或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保密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罚。
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较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责令其所在单位安排其参加统计业务培训或者调整其工作。
第二十六条 未按规定报经审批或者备案,擅自制发统计报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的决定

(1997年10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决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经过审议,决定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及自治区在外省区、港澳台地区、国外的企业事业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按照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
、篡改。”
二、第三条第一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统计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第二款修改为:“乡(镇)人民政府的统计人员负责农村基层统计业务,并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三、第五条修改为:“从事统计工作的统计人员应当取得国家统一规定的统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未取得任职资格的,经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考核合格,并取得统计人员岗位证书后,方可从事统计工作。”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统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统计业务培训。”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各部门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评定统计人员的技术职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持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的相对稳定;有关部门、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保持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五、第七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其统计执法人员依照统计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行使统计监督检查职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六、第八条改为第九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乡(镇)统计人员、企业、事业组织必须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统计档案、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原始凭证、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等资料的管理制度。”
七、第九条改为第十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建立统计登记制度。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治区在外省区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新建、迁入、迁出、终止、变更的单位,均应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向统计机构或者
委托的机构办理统计登记。”
八、第十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照国家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各单位公布统计资料,应当由其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核定,并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请审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统计资料应当以本级统计机构提供的统计资料为准。”
九、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二条,其第一款修改为:“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拟订,或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拟订,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或者备案。”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未按国家规定审批或者备案的统计报表,统计人员有权拒绝填报。”
十、第十三条改为第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凡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统计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
删去第二款,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十一、第十六条改为第十七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权向统计调查对象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统计对象应当在接到之日起十日内答复,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答复的,按拒报统计资料处理;统计人员可以直接检查其统计台帐、原始记录及相关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
、会计报表,统计调查对象不得拒绝,隐匿或者提供不真实的资料。”
十二、第十七条改为第十八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对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违法行为应当在三个月内查明情况,作出处理决定,并发出《统计违法行为处理意见书》或者《统计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
十三、删去第二十条,增加三条,作为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1、“第二十一条 统计调查对象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或者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可以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第二十二条 统计调查对象中的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警告,并可处以2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3、“第二十三条 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骗取职务、职称、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的,由做出有关决定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追缴物质奖励和撤消晋升的职务、职称。”
十四、删去第二十一条,增加三条,作为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
1、“第二十四条 对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或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保密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罚。
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较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责令其所在单位安排其参加统计业务培训或者调整其工作。”
3、“第二十六条 未按规定报经审批或者备案,擅自制发统计报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1997年11月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失业人员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


印发广东省失业人员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办法的通知

粤府〔2002〕38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广东省失业人员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五月三十日



广东省失业人员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保障失业人员的利益,根据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和《广东省职业介绍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享受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和参加一期减免费的职业培训。所发生费用,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统筹安排对有关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进行适当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
第三条 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列入失业保险基金预算,按照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的实际发生额和规定的补贴标准,从基金中直接列支。所需补贴经费不能按比例预先从失业保险基金提取,不得在失业保险基金外设立专项资金。每年补贴所列支总金额,应根据实际需要,按不超过上年度征缴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一定比例实行控制,最高比例不得超过8%,如实际发生额确需超过控制比例,必须报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省财政部门审批。
第二章 职业介绍补贴
第四条 失业人员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有关证明,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经营性职业介绍机构(以下统称“职业介绍机构”)申请享受免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职业介绍机构应为其提供免费服务,不得推辞。
第五条 职业介绍机构为失业人员免费介绍职业,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实介绍成功的,给予适当补贴。
第六条 职业介绍补贴的标准由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级财政、物价部门制定;补贴标准可以根据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划分档次。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的补贴标准,可根据财政拨款情况适当降低,但每成功介绍一名失业人员就业的补贴标准应不低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第三章 职业培训补贴
第七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在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的职业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一期减免费的职业培训,培训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第八条 定点培训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减免费职业培训的,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当地同类培训项目的市场平均培训价格的标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失业保险的实际确定一定比例进行补贴。具体补贴办法:凡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再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以下简称“特困失业人员”),培训费用100%补贴;非特困失业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按培训费用80%的标准补贴,考核不合格的按培训费用50%的标准补贴,其余部分由本人自付。原则上,每项每期培训补贴额不超过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市场紧缺工种的培训补贴,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30%。
  第九条 失业人员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有关证明,到定点培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本人先预付50%培训费(特困失业人员不需预付),其余由培训机构先予垫付。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的,由定点培训机构退还本人超过培训费用20%部分的预交款;考核不合格的,本人预付费用不予退还。
第四章 补贴的申领和拨付程序
第十条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编制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时,根据当地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际需要,按不超过上年度征缴失业保险费总额8%的资金额,提出年度用于支付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的资金计划,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复核、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一条 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根据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的实际效果和有关凭证,由职业介绍机构、具体负责培训的管理机构向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用款申请,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从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直接拨给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机构。具体操作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订。
第五章 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拨付,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对资金申报、使用过程中,有弄虚作假、克扣、截留、挪用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对提供虚假资料,骗取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补贴或拒绝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服务的单位,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追回全部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定点培训和职业介绍机构的资格,并追究当事人及领导的责任;对触犯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各市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意见。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省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福州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福州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1992年2月28日福建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及时妥善处理房产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市城镇范围内民事活动中的房产纠纷案件仲裁,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房产纠纷仲裁机关是市、县(市)、区设立的房产纠纷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机关)。
第四条 仲裁机关审理房产纠纷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平等地行使权利。
第五条 仲裁机关审理房产纠纷案件,遵循公正、及时和便民原则,实行合议和一次裁决制度。
第六条 仲裁机关根据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前或者在纠纷发生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受理房产纠纷案件。
第七条 当事人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应当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提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申请仲裁和履行的,不受时效限制。

第二章 管 辖
第八条 仲裁机关管辖因房产产权权属、买卖、租赁、借用、赠与、分割、交换、典当、抵押、侵权及其他房产事宜发生的民事纠纷。
第九条 下列房产纠纷案件,仲裁机关不予受理:
(一)法律和法规规定由政府部门受理的;
(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审结的;
(三)违反房产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应作行政处理的;
(四)因继承、离婚和家庭析产而引起的;
(五)房地产管理部门为纠纷一方当事人的;
(六)经公证机关公证后发生争议的;
(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分房和驻军内部房屋发生纠纷的。
第十条 一般房产纠纷案件,由争议房屋所在地的县(市)、区的仲裁机关管辖。
第十一条 下列房产纠纷案件,由市仲裁机关管辖:
(一)市辖区争议房屋建筑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的;
(二)涉外房产纠纷的;
(三)省(部)属单位为纠纷一方当事人的;
(四)全市有重大影响的。
第十二条 对案件管辖有争议的,由市仲裁机关确定。

第三章 组 织
第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委员若干人组成。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向上一级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
县(市)、区仲裁委员会受市仲裁委员会业务指导。
第十四条 仲裁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若干专职和兼职仲裁员。兼职仲裁员在执行职务时享有与专职仲裁员同等的权利。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仲裁员应由作风正派、办事公正,具有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担任。
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按省房地产管理部门制定的考核标准,经同级仲裁委员会考核合格,取得资格后,由同级仲裁委员会任命或聘任。
第十五条 仲裁机关审理房产纠纷案件,由当事人双方各自推选一名仲裁员或委托仲裁委员会指定仲裁员和仲裁委员会指定的首席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
第十六条 仲裁庭的首席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担任或由其指定专职仲裁员担任。
第十七条 仲裁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由仲裁庭成员签名。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必须如实笔录。
疑难案件的处理,可以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
第十八条 仲裁员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裁决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庭审辩论终结前提出。
首席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首席仲裁员决定。
对回避作出的决定,应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

第四章 程 序
第十九条 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应当递交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申请书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申请的要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三)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二十条 仲裁机关收到申请书后,经审查,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在七日内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书面说明理由。
仲裁机关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被申请人提出答辩书的,仲裁机关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发送申请人;被申请人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裁决。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参加仲裁;委托他人代为参加仲裁,必须向仲裁机关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当事人、法定代表人、代理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具体范围和方法由市仲裁机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房产纠纷案件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仲裁委员会也可以通知他参加仲裁。
第二十三条 仲裁机关可以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查阅与案件有关的档案、资料和原始凭证;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材料,协助调查,需要时应当出具证明;作伪证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二十四条 仲裁机关进行现场勘查,应当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到场,必须时可邀请有关单位派人协助;现场勘查应当制作勘查记录,并由参加勘查、鉴定的人员签字盖章。
仲裁机关对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仲裁机关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第二十五条 仲裁期间,停止办理争议产权、使用权的转移、变更手续。当事人应保持争议房屋现状。
第二十六条 仲裁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应当先行调解,调解可以由仲裁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仲裁庭主持。
第二十七条 仲裁机关应当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调解协议内容不得违背法律、法规、规章,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 调解达成协议,仲裁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由仲裁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仲裁机关的印章。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
第二十九条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送达前当事人翻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第三十条 仲裁庭开庭三日前,应当将开庭时间、地点和仲裁组成人员名单以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当事人一方经一次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审理并作出裁决。
第三十一条 仲裁庭开庭,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由首席仲裁员核对当事人到庭情况,宣布仲裁员、书记员名单,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二)庭审调查;
(三)双方当事人辩论;
(四)征询双方当事人最后意见,可以再行调解;
(五)评议和裁决。
第三十二条 仲裁裁决书应当写明:
(一)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名称、住所及其代理人或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二)申请的理由、争执的事实和要求;
(三)仲裁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由的法律、法规;
(四)仲裁结果及仲裁费用的承担;
(五)不服仲裁的起诉期限;
(六)仲裁员、书记员的署名和仲裁委员会的印章。
第三十三条 仲裁机关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两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市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仲裁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决定书之日起十五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期满不起诉的,仲裁决定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载明仲裁终局的,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五条 市仲裁委员会对县(市)、区仲裁委员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撤销原裁决,指令重新裁决;重新裁决时,应另行组成仲裁庭。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已送达的调解书和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决定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仲裁: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待继承人参加仲裁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行为能力,需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参加仲裁的;
(四)本案需要以另一案结果为依据,而该案尚未审结的;
(五)其他应当中止仲裁的情况。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仲裁:
(一)申请人死亡,没有继承人或继承人放弃申请权利的;
(二)一方当事人死亡,中止仲裁六个月,没有继承人参加仲裁活动的;
(三)当事人双方自愿撤回仲裁申请的;
(四)超过仲裁期限的。
有前款第四项规定情形的,应退还仲裁费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当事人应缴纳仲裁费;仲裁费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仲裁费由当事人双方协商分担。
经裁决处理终结的案件,仲裁费由败诉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按比例分担。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配套的仲裁规则由市仲裁机关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应用解释权归福州人民政府。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2年7月1日起施行。

附:福州市房产纠纷仲裁委员会开庭守则(试行)

(1992年2月28日) 榕房房〔1992〕084号


第一条 为了及时妥善处理房产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房产纠纷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依照《福州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守则。
第二条 房产纠纷仲裁委员会审理案件,由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或若干专职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双方当事人可以各自推选一名仲裁员。仲裁庭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专职仲裁员一人担任首席仲裁员,仲裁委员会主任参加审理仲裁案件的时候,自己担任首席仲裁员。
第三条 首席仲裁员主持开庭的仲裁活动,所有仲裁参与人,旁听人员必须服从首席仲裁员的指挥。
第四条 出庭的仲裁员、书记员,应当遵守《福州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仲裁员应当保障仲裁参与人的合法权利。
出庭的仲裁员、书记员、值庭人员服装要整洁。态度要严肃。
第五条 仲裁参与人,应当遵守开庭秩序,不得喧哗、吵闹,发言、陈述和辩论。须经首席仲裁员许可。
未经首席仲裁员许可。不得擅自进入仲裁庭设置的开庭活动区域。
违反开庭秩序的,首席仲裁员应当警告制止;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其退出开庭场所。
第六条 当事人在开庭前应先行阅知《福州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充分行使履行仲裁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仲裁案件开庭审理时,允许公民旁听。
下列人员不准参加旁听:
(一)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
(二)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
(三)被剥夺政治权利正在监外服刑的人和监视居住、取保侯审的人;
(四)携带武器、凶器和其他危险物品的人;
(五)其他有可能防害开庭场所秩序的人。
第八条 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一)未经允许不准录音、录像和摄影;
(二)不准鼓掌、喧哗、吵闹和其他妨害仲裁活动的行为;
(三)不准发言、提问;
(四)不准吸烟和随地吐痰。
对于违反旁听纪律的人,首席仲裁员、值庭人员应当劝告制止;不听劝告制止的,经首席仲裁员决定。可以责令其退出开庭场所。
第九条 旁听人员对仲裁开庭活动有意见,可以在闭庭以后用书面向仲裁委员会提出。

附:福州市房产纠纷仲裁委员会仲裁案件档案立卷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房产纠纷仲裁案件档案的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仲裁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福州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仲裁案件档案是仲裁机关审理房产纠纷案件时的真实纪录,应当认真做好立案归档工作,妥善保存。
第三条 仲裁案件档案按照年度,一般采取一案一号一卷的方法装卷;案件材料多的也可以分卷装订。
跨年度的案件,按办结年立卷装订。
第四条 仲裁案件档案属于永久性保存的资料。
第五条 仲裁案件办结后,由承办案件的书记员或者仲裁员负责整理,装订归档。
第六条 仲裁案件归档材料按照以下顺序排列装订:
1.卷宗封面;
2.卷内目录;
3.仲裁申请书及提供的证据;
4.征询通知书;
5.仲裁协议书;
6.受理案件审批表;
7.受理案件通知书;
8.参加仲裁通知书;
9.答辩书及提供的证据;
10.身份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证明书;
11.授权委托书;
12.询问笔录;
13.调查笔录及调查取证的材料;
14.勘验记录;
15.鉴定结论;
16.回避申请书、决定书;
17.调解笔录;
18.调解书文稿、打印件;
19.开庭通知书;
20.仲裁庭组成人员名单;
21.开庭公告存根;
22.开庭笔录;
23.中止、终结仲裁通知书;
24.案件审结报告;
25.仲裁庭评议笔录;
26.仲裁委员会讨论笔录;
27.撤回仲裁申请书;
28.裁决书文稿、打印件;
29.宣布裁决笔录;
30.送达证、送达回证;
31.仲裁费用收据、结算清单;
32.备考表;
33.卷底;
以上没有列举的材料,按照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七条 对不能附卷归档的实物证据,可将其照片和物证的名称、数量、保管处所等记载在备考表内。
第八条 随卷归档的录音带、录像带等声像档案,应在带盘上注明当事人的姓名、内容、档案编号、录制人、录制时间等,逐盘登记造册。
第九条 卷宗封面所列的项目,要用钢笔或毛笔逐项填写清楚,其中收案日期为立案日期,结案日期为裁决书、调解书,准予撤回申请通知书等文书的送达日期。
第十条 卷内目录按材料排列顺序逐项登记,并标明起止号。
第十一条 卷内材料必须使用阿拉伯数码逐页编号、页码位置正面在右上角,背面在左上角,卷宗封面、卷内目录、卷底不编号页码。
第十二条 卷宗装订前应检查整理,剔除金属物。对破损、褪色的材料应修补或复制;装订部位过窄或有字迹的,要加贴衬纸。约张大于卷面的,要按卷宗大小折叠整齐。
第十三条 卷宗装订后,卷底装订线要加贴封纸,骑缝处加盖立卷人的名章。
第十四条 卷宗装订后应当及时移交归档。管理人员接受档案时,须逐卷查点、检查,对符合要求的予以办理接收手续;对不符合要求的退还立卷人重新整理。
第十五条 仲裁机关的仲裁员因审理案件需要使用案件档案的,应履行借阅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房地产管理机关因工作需要查阅案件档案的,经仲裁机关办公室主任批准后,履行查阅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院和有关国家机关因工作需要,要求查阅有关案件档案的,应出具正式查卷函件,经仲裁机关办公室主任批准后办理查阅手续。
人民法院因审理案件需要,确有必要将案件档案借出的,应经仲裁机关办公室主任批准办理借用手续。
第十八条 律师查阅案件档案,应由律师事务所出具介绍信,经仲裁机关办公室主任批准后,通过承办该案的仲裁员办理。查阅和摘抄的范围按照《仲裁参与人查阅案卷规定》进行。
第十九条 其他单位和个人因特殊情况确需查阅案件档案的,由有关单位出具介绍信或者身份证,经仲裁机关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按照《仲裁参与人查阅案卷规定》的范围进行。
第二十条 对查阅或借出的案件档案,要及时催还。归还时要当面检点,如发现卷宗被拆、文件材料短缺、涂改、增删、污损等情况,应立即追查并报告领导。
第二十一条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档案法的有关管理规定,妥善地管理仲裁案件档案,为利用档案提供方便。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福州市房产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福州市房产纠纷仲裁委员会仲裁参与人查阅案卷规定(试行)
第一条 根据《福州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第21条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双方当事人、法定代表人、一般代理人和第三人可以查阅本案的有关材料。
鉴定人,勘验人和代理人是律师的有权查阅本案的有关材料。
第三条 查阅材料应在案件立案后,结案前进行。
第四条 查阅材料应在仲裁机关内指定的场所进行,不得将案卷材料带出仲裁机关。
查阅材料时,严禁擅自抽走任何材料,严禁涂改,应当爱护案卷,不得污损,毁坏任何材料。
第五条 无行为能力的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查阅材料。
第六条 双方当事人,一般代理人,第三人凭仲裁机关的案件受理通知书或参加仲裁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到仲裁机关查阅本案的有关材料。
法定代表人凭仲裁机关的案件受理通知书或参加仲裁通知书和单位介绍信查阅本案的有关材料。
代理人是律师的,凭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和律师工作执照查阅本案的有关材料。
第七条 双方当事人、法定代表人、代理人和第三人可以查阅本案的仲裁申请书、答辩书、请求仲裁协议书、当事人提供的各种书证和证人证言、调解笔录、庭审笔录、勘验笔录、鉴定结论、房管档案、资料和原始凭证、调解书、裁决书及各种仲裁格式文书。
由仲裁机关依法收集的调查笔录、询问笔录、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的材料,仲裁庭的评议笔录,仲裁委员会的讨论笔录、以及涉及国家机密的证据不得查阅。
勘验人、鉴定人有权查阅除评议笔录、讨论笔录和涉及国家机密的证据之外的所有材料。
第八条 仲裁参与人对于可以查阅的本案有关材料,要求摘抄和自费复制的,是否准许由仲裁机关酌情决定。
不得查阅的材料,不得摘抄和复制。
第九条 查阅已经结案立卷归档的本案材料,按照《仲裁案件档案立卷管理规定》进行。
第十条 本规定由福州市房产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福州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房产纠纷仲裁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福州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和委、办局(公司):


市人民政府原则同意市房产纠纷仲裁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福州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的若干规定(试行)》,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关于贯彻执行《福州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正确处理房产纠纷案件、促使办案程序规范化,根据《福州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本市城镇范围内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在民事活动中发生的房产纠纷仲裁,适用《办法》和本规定。
第三条 本市城镇范围内平等主体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的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房产纠纷,不平等主体之间在行政活动中发生的房产纠纷,不适用《办法》和本规定。
第四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参加仲裁活动,同本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一样,享有同等权利义务。但法律、法规规定对该外国籍当事人实行对等原则的除外。
第五条 仲裁机关应当对不通晓普通话的仲裁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六条 仲裁机关应当根据自愿的原则,在双方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受理房产纠纷案件。
仲裁机关不得受理双方当事人无仲裁协议的房产纠纷案件。
仲裁机关不得强迫、诱使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
第七条 当事人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间提出。
超出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间,双方当事人达成自愿履行协议条款的,可以申请仲裁。
第八条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仲裁机关指定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仲裁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第九条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仲裁机关决定。

第二章 管 辖
第十条 仲裁机关可以管辖因房产修缮、代管、损坏等原因发生的房产纠纷。
第十一条 仲裁机关不受理因落实私房政策、拆迁安置等原因发生的房产纠纷。
第十二条 仲裁机关不受理房屋买卖合同中因质量原因发生的房产纠纷。
第十三条 仲裁机关不受理个体经营户、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与金融机构以房产作为抵押贷款物而发生的经济纠纷。
仲裁机关不受理个体经营户与单位之间,单位内部因承包和租赁经营合同等原因发生的涉及房产的经济纠纷。
第十四条 县(市)仲裁机关可以受理房屋建筑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的房产纠纷。
“三资”企业的房产纠纷,由市仲裁机关管辖。
第十五条 两个以上的仲裁机关对案件管辖权有争议的,由市仲裁机关确定,不得自行移送。
第十六条 仲裁机关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书期间提出。仲裁机关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报请市仲裁机关确定管辖。

第三章 组 织
第十七条 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处理仲裁机关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十八条 仲裁机关审理房产纠纷案件,不得全部由兼职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第十九条 疑难案件的处理,经县(市)、区仲裁委员会讨论无法决定的,可以报请市仲裁机关研究。具体报请研究的方法由市仲裁机关确定。
第二十条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仲裁机关作出是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仲裁机关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作出决定;以口头方式作出决定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四章 程 序
第二十二条 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三)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仲裁机关受理的范围和管辖的区域。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递交申请书时,纠纷发生之前有仲裁协议的,应同时提交仲裁协议;事前无仲裁协议的,又未与被申请人一同前来申请的,应当先填写仲裁协议书并签字。仲裁机关应当在五日内向被申请人发出征询通知书,被申请人应当在五日内答复是否愿意提交仲裁。
第二十四条 被申请人在五日内不作答复的,即视为不愿意将纠纷提交仲裁机关进行仲裁。
被申请人愿意将纠纷提交仲裁机关进行仲裁的,应到仲裁机关签订仲裁协议书。
第二十五条 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间,双方当事人必须在仲裁协议中订立自愿履行和仲裁为终局处理的条款。
不订立上述条款的,仲裁机关不予立案。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在仲裁协议中载明仲裁为终局处理。载明为终局处理的,当事人不得就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订立申请仲裁协议后,经审查符合《办法》规定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八条 被申请人在五日内不作答复的,或者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后,经审查,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在七日内发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九条 案件立案,由仲裁机关的办公室主任审批。
第三十条 立案后,当事人应当在七日内向仲裁机关缴纳仲裁费。
逾期不缴纳或者拒绝缴纳仲裁费,又不申请减交,缓交和免交仲裁费的,视为自动撤回申请。
第三十一条 仲裁机关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通知书和参加仲裁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仲裁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仲裁标的是共同的,或者是同一种类的仲裁机关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合并审理;当事人认为合并审理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不合并审理。
第三十三条 对当事人双方的仲裁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可以直接向仲裁机关申请参加仲裁活动。
当事人双方的仲裁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者由仲裁机关通知他参加仲裁活动。
仲裁机关裁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享有当事人的仲裁权利义务。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必须向仲裁机关提交身份证复印件。
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负责人必须向仲裁机关提交身份证明书。
第三十五条 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仲裁机关许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为仲裁代理人。
仲裁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进行和解,撤回仲裁请求,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第三十六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应当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指定他人负责转交仲裁文书。在未委托代理人之前,提出答辩书、申请延期审理和仲裁机关发出通知书的期间均为一个月,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第三十七条 侨居在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国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当地爱国华侨团体证明。
从台湾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
从香港、澳门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由司法部指定的香港大律师鉴证或澳门的机构出具证明。
由国外、境外直接寄给仲裁机关的当事人亲笔委托书,经仲裁机关审查属实亦有效。
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决定申请仲裁、参加仲裁活动和委托代理人。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第四十条 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仲裁机关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仲裁机关应当调查收集。
第四十一条 证据的收集方法、审查核实、申请保全,参照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进行。
第四十二条 仲裁机关派出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向调查人出示证件。
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校阅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签名或盖章。
第四十三条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的印章。
第四十四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开庭守则。
第四十五条 庭审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四)宣读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在开庭时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当事人经首席仲裁员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当事人要求重新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的,是否准许,由仲裁机关决定。
第四十七条 申请人增加仲裁请求,被申请人提出新的仲裁请求,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仲裁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第四十八条 双方当事人辩论按照下顺序进行:
(一)申请人及其仲裁代理人发言;
(二)被申请人及其仲裁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仲裁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第四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有发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第五十条 开庭时,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中途退庭的,按拒不到庭处理,可以缺席裁决。
第五十一条 书记员应当将开庭审理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仲裁员和书记员签名。
开庭笔录应当当庭宣读,也可以告知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当庭或者在五日内阅读,认为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将申请记录在案。开庭笔录由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名盖章的,记明情况附卷。
第五十二条 庭审结束后,当事人不同意再行调解的,仲裁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是公民的,裁决书应当写明:
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住所。
第五十四条 调解书、裁决书由仲裁委员会主任签发。
第五十五条 疑难案件,有特别情况需要延长时间的,经批准必须在延长期限内审结。
第五十六条 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和解后双方撤回仲裁申请的,必须在仲裁机关作出裁决前提出。
单方撤回仲裁申请的,仲裁机关不予准许。
第五十七条 仲裁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本案不属仲裁机关主管的,应终止审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五十八条 中止仲裁、终结仲裁的决定,必须书面通知当事人,并立即生效。
第五十九条 中止仲裁的原因消除后,恢复仲裁程序。
第六十条 仲裁机关的调解书、裁决书及其他仲裁文书应当在印制后五日送达当事人。
第六十一条 送达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
第六十二条 仲裁文书必须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
第六十三条 受送达人拒绝接收仲裁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仲裁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将仲裁文书送达给其指定的转交人或者仲裁代理人。
第六十四条 对涉外房产纠纷的实体处理,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理。
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持调解和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有关的房产契证手续,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拒绝办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本规定与《办法》同时试行。
第六十七条 仲裁机关审理房产纠纷案件,除依照《办法》外,对本规定没有规定的事项,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福建省物价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关于福州市房产纠纷仲裁费标准和使用管理规定的批复

福州市物委、财政局:


榕价费字(1992)96号《关于福州市房产纠纷仲裁费标准和使用管理的报告》收悉。经研究,同意你们上报的福州市房产纠纷仲裁费标准。此项收费标准暂试行一年,自一九九二年七月一日对一九九三年六月三十日止。

附:福州市房产纠纷仲裁费标准和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条 根据《福州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当事人申请房产纠纷仲裁,应当依照本规定向仲裁机关交纳案件受理费。
第三条 案件受理费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不涉及财产的一般纠纷案件:
1.公民纠纷每件30元;
2.法人、其他组织纠纷每件50元;
3.外国纠纷每件50元。
(二)涉及财产纠纷的案件,按争议价值照下列标准交纳:
1.不满一千元的每件30元;
2.超过一千元至五万元的部分,按百分之三点五交纳;
3.超过五万元至十万元的部分,按百分之二点五交纳;
4.超过十万元至二十万元的部分,按百分之一点五交纳;
5.超过二十万元至五十万元的部分,按百分之一交纳;
6.超过五十万元的部分,按百分零点五交纳。
第四条 当事人除向仲裁机关交纳案件受理费外,还应当交纳下列费用:
1.勘验、鉴定、公告费;
2.证人、鉴定人在仲裁机关决定日期出庭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3.房地产档案使用费;
4.其它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费用。
以上费用由仲裁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预交的金额。
第五条 申请人提出两个以上仲裁请求,被申请人提出新的仲裁请求,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申请参加仲裁的,仲裁机关需要合并审理的,案件受理费根据不同的仲裁请求分别计算收取。
第六条 申请仲裁的争议数额与实际不符的,案件受理费按仲裁机关核定的实际争议数额计算收取。
第七条 仲裁费由申请人在仲裁机关决定立案后,接到立案通知书的次日起七日内预交,案件审理期间,被申请人也应交纳与申请人同等金额的仲裁保证金。
被申请人提出新的仲裁请求的,根据所请求的数额计算案件受理费,由被申请人在七日内预交。
第八条 当事人交纳仲裁费确有困难的,可向仲裁机关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是否同意由仲裁机关决定。
当事人在七日内未预交,又不提出缓交,减交或免交仲裁费申请的,按自动撤回仲裁请求处理。
第九条 终结或者中止仲裁的案件预交的案件受理费不预退还,中止仲裁原因消除后,恢复仲裁时,不再交纳案件受理费。
第十条 撤回仲裁申请的案件受理费,不预退还;预收的其他费用按照实际支出结算。
第十一条 超过仲裁期限不能结案的,应退还仲裁费。
第十二条 由于当事人在仲裁活动中不正当的行为致使仲裁机关所支出的不合理费用,由当事人负担。
第十三条 仲裁费由败诉的当事人负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仲裁机关决定双方的分担比例。
调解结案的仲裁费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仲裁机关决定。
案件审结时,当事人凭交款收据和裁决书、调解书向仲裁机关结算仲裁费、多退少补。
第十四条 外国人申请仲裁的仲裁费,既可以收取人民币;也可以收取相当于同金额人民币的外币。
第十五条 仲裁机关兼职委员,兼职仲裁员酬金标准如下:
(一)由兼职仲裁员负责审结的案件酬金按下列计算支付:
1.不涉及财产的案件,按收取案件受理费的50%计付;
2.涉及财产的案件,收取案件受理费在100元以下的,按50%计付;
3.收取案件受理费在100~500元的,每案按50~70元计付;
4.收取案件受理费在500元以上的,每案按70~100元计付。
(二)兼职仲裁员参加庭审和评议的案件,每案酬金10元;收取案件受理费在500元以上的,每案酬金20元。
(三)仲裁机关兼职委员参加研究的案件,每案酬金10元。
(四)酬金在案件仲裁费中列支,在案件终结时一次支付。
(五)兼职仲裁员渎职、严重不称职的,不能领取酬金。
第十六条 仲裁机关收取仲裁费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收费收支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所收取的仲裁费,主要用于补充办案经费的开支。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
第十七条 各区、县(市)仲裁机关应将所收取仲裁费的10%上交市仲裁机关,用于业务培训及其他费用的统一开支。



199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