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建筑之乡”评选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12:49:31   浏览:823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建筑之乡”评选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黄政办发 [2006] 101号


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建筑之乡”评选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高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黄冈市“建筑之乡”评选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六年九月五日


黄冈市“建筑之乡”评选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快全市建筑业发展,提高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建筑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努力打造黄冈建筑业品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黄冈市“建筑之乡”每年评选一次。
第三条 评选范围:黄冈市所辖县(市、区)。
第四条 评选条件: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制定了建筑业中、长期发展计划,把建筑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并制定了强有力的扶持政策。
(二)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湖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质量、安全、招投标和建筑节能等专门管理机构齐全,全面开展建筑业管理工作,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筑业改革发展成效突出。
(三)建筑施工二级企业有 2户以上,建筑劳务企业有10户以上,基本完成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作。
(四)建筑企业年增加值占所属县(市、区)GDP的7%以上,外埠建筑业完成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70%以上。
(五)建筑企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以上。
(六)建筑企业就业人数占该县(市、区)社会就业人数的8%以上;所属企业有职称人员占行业就业人员总数的10%以上,其中有执业资格人员占有职称人员总数的2%以上;按时完成项目经理和“五大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材料员)继续教育工作,项目经理、“五大员”、职业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七)全面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基本实现市政府提出的年度建筑节能工作目标。
(八)争创精品工程,上一年度施工工程合格率100%,并创一项以上省优工程。
(九)创市级以上(含市级)质量、安全、建筑节能、科技示范工程等奖项达到4项以上。
(十)辖区内年度无拖欠工程款、无拖欠农民工工资、无质量安全事故、无建筑行业群体上访。
第五条 评选机构:成立黄冈市“建筑之乡”评审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成员由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工商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统计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全市“建筑之乡”的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委。
第六条 评审办法:
(一)由各县(市、区)按照评比范围和条件自行申报。
(二)每年2月20日前受理上一年的审报材料。
(三)申请参加评选的县(市、区)填写申报表。
(四)由县(市、区)将填写好的申报表送交黄冈市“建筑之乡”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审后,报黄冈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七条 申报资料包括:
(一)申报表一式三份;
(二)书面汇报材料;
(三)县(市、区)统计部门提供的社会经济统计年报表;
(四)县(市、区)提供的建筑业年度统计报表;
(五)获得的建筑业各类(质量、安全、节能示范小区(工程)等)奖项证书及其复印件;
(六)其他有关说明材料。
第八条 奖励办法:凡被评为“黄冈市建筑之乡”的县
(市、区),市政府将颁发证书和奖牌,并在《黄冈日报》、黄冈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
第九条 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获得“建筑之乡”称号的,一经查实,取消其称号并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条 本办法由黄冈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筑牢家庭教育防线 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闵涛


  未成人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世界各国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也随之愈加为人民所重视。因为未成年人犯罪产生有其复杂的综合因素,包括未成年人所处的身心发育特殊阶段和家庭环境,社会发展状况等等,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教育,已成为一项亟待高度重视而又需长久进行的社会系统工种。
  避免少年犯罪,挽救失足孩子的重点是家庭。和睦的家庭、健全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做父母的一定要负起责任,负起家庭的责任,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负起社会的责任,切不要因自身的喜怒哀乐或利益得失而将自己所谓的幸福凌驾于下一代的痛苦之上。
  从我们审理少年犯案件分析,少年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有以下原因:

一、 单亲或离异家庭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由于单亲或离异家庭中的孩子缺少正常的父母之爱,而且在性格形成上容易产生烦躁、冷漠、孤僻、自卑等不良倾向。甚至父母双亡,2006年3月14日至3月23日间,被告人王翔窜至北安市铁南区居民杨玉芝家、冯玉英家、钱翠萍家共实施盗窃6起,其中,2起系未遂。盗窃大棉袄一件、裤子三条、纸壳150斤、旧书、小食品、夹克衫一件、水洗裤一条、衬衣一件等物品,共价值人民币321元。
  本院了解到,被告人王翔从小父母去逝,其与养父母一起生活,小学三年便缀学,养父母离异后,开始流浪。2006年1月23日因盗窃罪,被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六个月。刑满释放后,流窜至北安市,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实施盗窃多起犯罪。犯罪后,本人悔罪。
  像这样的家庭,子女缺少家长在思想上,行为上的关心、教育和指导,削弱了家庭教育的职能,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残缺的家庭对孩子管教上的力不从心,有的放任自流,有的听之任之,极易使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二、文化教育低及法律意识淡薄是其走上犯罪道路首要因素

  未成年人犯罪文化层次低和无业者较多。一些因家庭条件限制或学习成绩不佳而辍学的未成年人,退学后不能很快就业,没有固定收入,经济困难,精神空虚,无处寄托,常常与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走上犯罪道路。
  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特别是重智育,轻德育,法制教育薄弱等问题,可能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一是有极个别学校,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歧视性措施,不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也有个别学校违反教育法规,将有污点的学生哄出校门,推向社会不管了。二是有的教师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责任心。甚至采取歧视态度,对特殊家庭的子女未及时给予关怀和理解,使他们受伤的心灵未能及时得到抚慰,结果导致自暴自弃,荒废学业,滑进犯罪的泥潭。
十七岁的少年犯张某仅有小学文化。3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只身一人抛开一切去了南方。父亲患精神疾病死于街头。张某只好与姥姥、姥爷一同生活。8岁那年,年迈的姥爷患重病。为了治病,姥姥一家卖了仅有房屋。后来,张某的姥爷不治而逝,为了生活,早已辍学了张某与姥姥一起靠为他人清理冰池和拣垃圾为生。张某十二岁那年,姥姥带他到外地的姨家串门。张某的姨、舅们竟当着他的面反对张某的姥姥“管”张,还指着张某的鼻子说——你这样死了算了……第二天,张某吞下了数十片安定片,幸被在医院工作的邻居发现,才免一死。而后,张某便独自流浪街头,后被人利用,帮人干活供吃供住,直至帮人打架,“无知”地走上犯罪道路。

三、“棍棒教育”与家庭虐待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棍棒出孝子”是封建传统的衣钵,可一些家长却视其为“法宝”,依然照搬不误。有的家庭教育方式粗暴,甚至打骂体罚,使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了对孩子的恨,极易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发展,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极为不利,往往会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四是有的家庭放任不管,家长对孩子只养不教,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对不良所为视而不见,忽视和孩子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
  十五岁的少年犯王某的家庭是六名同案犯当中唯一健全的家庭,经济条件也较好。可王某的父亲信奉棍棒出孝子的信条,一次棍棒交加后,竟将王某的肋骨打断了两根。从此,王某只要一见父亲脸色不高兴,就吓得直哆嗦。后来,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的王某因害怕父亲便经常泡在游戏厅或网吧里不回家,直至与其他案犯相识,参与抢劫至案发。
  而十八岁的少年犯刘某几乎具备了所有少年犯特征。仅有小学文化的他,从小父母离异后,随患有残疾的母亲一直生活。后来,母亲再嫁,可继父却视刘为累赘,经常找茬打骂刘某,使其在十三岁时便辍学,离家出走,直至走上犯道路。

四、家庭及学校教育的“空档期”不容忽视

  所谓“空档期”,就是指小学四、五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间,还有高中不上学了。由于此期间,随着家长对孩子自立能力的逐步认可,家庭管理,特别是又接又送的亲情管理逐渐淡化。于是终于摆脱了家长束缚的孩子们顿感轻松无比,放学多玩一会儿再回家的事时有发生,有的干脆就向家长们撒谎……特别是上了初中三年级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的家长也放弃了对学习教育,只想不惹事就行,此时的孩子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不仅与家长老师沟通少,而且好奇心大,自我约束能力差,于是网吧、游戏厅等游乐场所便成了这些疏于管教的孩子们的常去之处……

五、极不规范的网吧和游戏厅等成了少年犯罪的温床

  未成年人犯有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者居多。他们中有的经常夜不归宿,甚至几天不回家,还有脱离家庭管理的现象。形成一种玩在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吃在饭店,洗睡在浴池的生活模式。这种不正常的消费行为,使他们手里一旦无钱,极易产生违法犯罪的邪念在调查中,个别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竞成了少年犯走上犯罪道路的温床。通过对多起少年触犯法律案件的调查,我们惊奇地发现,多达90%的少年违法当事人均在网吧、游戏厅等地相识或沉迷于此,特别是前述的少年犯团伙抢劫案中的6名少年犯,不仅相识,沉迷于网吧,而且网络已成了他们“有分有合”的联络工具。
网吧偷手机的孙星、刘宇;学校学生经常发生手机被偷。
  此外,当今一些视频媒体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武打、暴力、枪战甚至色情等影视作品的泛滥,无时不充斥着孩子们的耳目。特别是随着“文化商业化”的不断加深,有关孩子们的影视作品的“欠收”,甚至“绝产”更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国家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发展之初,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贸易自由化对环境保护的正效应才能发挥作用。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和环境的日益恶化,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贸易自由化不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也不是决定性原因,但在实践中,国际贸易会影响商品和资源的价格、生产和消费模式等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国际环境条约的贸易条款旨在保护环境,在具体措施上是对自由贸易的限制,与WTO协议促进贸易的内在价值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一、国际环境公约的贸易条款与WTO规则的冲突
1、与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冲突
GATT 第1条规定:成员方对来自或运往其他国家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诸如一项对特定产品的进口可支付关税的消减),应当立即无条件的给予来自或运往所有其他缔约方的相同产品。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对来自于不同成员方的进口产品给予同等的待遇。但一些国际环境条约规定了对缔约国和非缔约国在适用有关贸易措施方面的差别待遇。如《蒙特利尔议定书》第4条规定:缔约国应当在规定期限内禁止从非缔约国进口或向非缔约国出口受控制的物质。如果议定书的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又属于WTO成员国时, 成员国依议定书的规定对非成员国采取的有关受控物质贸易限制措施, 就违背了最惠国待遇原则, 构成了WTO的一成员方对另一成员方的歧视。
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要大大强于发展中国家,因此,他们的产品通常更环保,较少被进口国以环境保护为理由而将之产品拒之门外,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看来,进口国违背了最惠国待遇原则。
2、与国民待遇原则的冲突
GATT第3条一般原则,主要要求成员国确保在对进口货国内产品实施某种国内措施时不得对国内生产提供特别保护,对于进口的和国内生产的“相同产品”, 应当给予相同待遇,不允许有基于生产过程和方法不同的歧视。但是,用不同生产或加工方法生产出的“相同产品”, 对环境的影响却不经相同。所以,在国际环境条约中规定, 如果一种产品的生产方法或过程对环境造成了明显好的或坏的影响, 它就应当被视为不同的产品, 并赋予不同的待遇。 这显然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若进口国以产品没有达到环境保护的标准为由,将与本国产品类似的产品挡在门外,即使进口国有着极其充分的理由,在出口国看来,进口国仍然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
如《巴塞尔协定》第4条规定:缔约方有权禁止危险物质的进口并有义务禁止向拒绝进口危险物质的缔约方出口该物质,对于那些进口国未特别禁止的废弃物,出口国只有获得进口国的出面同意后才能出口。这与GATT第3条国民待遇原则形成了冲突。
3、与数量限制的一般取消原则的冲突
根据GATT第11条第1款规定:任何缔约国除征收税捐或其他费用以外,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缔约国领土的产品的输入,或向其他缔约国领土输出或销售出口产品。许可证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 是WTO 所禁止或限制的措施, 但许多国际环境条约都将其作为有效的与环保有关的贸易措施来加以规定。如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第3条第4款规定对于该公约附录1列出物种的贸易必须事先获得进口与出口许可证,而且这些许可证只在例外的情况下才能签发,对于附录2列出的物种的贸易则必须获得出口许可证。这就与GA11第11条规定的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产生了冲突。
4、争端解决方式的冲突
国际环境条约与WTO成员之间发生贸易与环境纠纷时,双方可能会分别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争端解决方式,而国际环境公约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可能对此纠纷的解决有不同的规定,从而导致不同的裁决。

二、国际环境公约的贸易条款与WTO规则冲突的解决
WTO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促进贸易自由化,确保环境保护政策不会成为贸易自由化的障碍。WTO不是环境保护机构,它所管辖的环境保护问题仅限于因贸易自由化而产生的环境问题。虽然WTO的现有规则中有环境保护的规定,特别是GATT第20条环境保护例外条款,为成员国实施正当的环境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仍无法调和上述冲突。
从国际公法发展的历程来看,多元利益的博弈结果往往是产生新的契约,从而加强国际法制化的程度。因此,要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解决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全球性的环境组织,整合现有的环境保护原则,制定全球性的环境公约,制定新的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以消除环境公约中的贸易条款与WTO规则的冲突,促进贸易自由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同时,应当赋予该环境组织有与WTO平等对话的权利,使得环境和贸易处于同等的地位,当全球性的环境公约的贸易条款与WTO规则发生冲突时,该环境组织有权就相关环境的贸易措施与WTO磋商解决。
贸易自由化与坏境保护之间的冲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只有本着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国际合作原则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调整WTO协议和国际环境条约的关系,给予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在国际环境条约中规定适当倾向发展中国家的规定,加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开发利用环保技术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贸易自由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2012年11月8日

————————————————
洪雅琴 律师
单位:上海诚达永华律师事务所
电话:13764413517
邮箱:shfalvguwen@qq.com
网站:www.上海法律顾问.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