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号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2 23:05:44   浏览:99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

任命张高丽、刘延东(女)、汪洋、马凯为国务院副总理;

任命杨晶(蒙古族)、常万全、杨洁篪、郭声琨、王勇为国务委员;

任命杨晶(蒙古族,兼)为国务院秘书长;

任命王毅为外交部部长;

任命常万全(兼)为国防部部长;

任命徐绍史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任命袁贵仁为教育部部长;

任命万钢为科学技术部部长;

任命苗圩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任命王正伟(回族)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任命郭声琨(兼)为公安部部长;

任命耿惠昌为国家安全部部长;

任命黄树贤为监察部部长;

任命李立国为民政部部长;

任命吴爱英(女)为司法部部长;

任命楼继伟为财政部部长;

任命尹蔚民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任命姜大明为国土资源部部长;

任命周生贤为环境保护部部长;

任命姜伟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任命杨传堂为交通运输部部长;

任命陈雷为水利部部长;

任命韩长赋为农业部部长;

任命高虎城为商务部部长;

任命蔡武为文化部部长;

任命李斌(女)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任命周小川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任命刘家义为审计署审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13年3月1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2005年修正)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05〕37号


1997年9月13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已于2005年9月29日经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为《重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10月8日







重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安全,保护公民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工作、生产、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公安行政管理部门是燃放烟花爆竹工作的主管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环境保护、市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公安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本条例。
第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在干部、职工、学生和居民、村民中开展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教育,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工作。
第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劝阻和向公安、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举报。接受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五条 下列区域或场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一)区县(自治县、市)级以上国家机关办公场所;
(二)车站、码头、机场、商场及其他人口密集场所;
(三)重要军事设施、仓库、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等;
(四)加油(气)站等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及周边一百米范围内;
(五)医院、幼儿园、敬老院、疗养院等;
(六)教学、科研单位的办公、教学、科研场所;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各级人民政府明令禁止用火的其他区域或场所;
(八)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其他区域或场所。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场所及其周边具体范围,由产权或使用单位设置明显的禁放警示标志,并负责看护。
第六条 在禁放区域或场所内,禁止生产、储存和销售烟花爆竹。
第七条 下列区域(不含第五条规定的禁放区域或场所)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区域(以下简称限放区域):
(一)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的城区;
(二)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规定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其他区域。
第八条 在限放区域内,在农历除夕至正月十五的上午七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可以燃放规定品种和规格的烟花爆竹。
重大庆典活动和其他节日期间需要在限放区域内组织定点燃放烟花的,由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决定并公告。公告内容应当包括燃放时间和地点。
第九条 允许燃放的烟花爆竹的品种和规格,由市公安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环境保护、供销合作组织等部门,依照环保、安全的原则和烟花爆竹安全质量国家标准确定并公布。
不符合本市公布的规格和品种的烟花爆竹,禁止销售、储存、携带、燃放。
第十条 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应当从具有许可证的销售点购买,燃放时应当按照燃放说明正确、安全燃放,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居民棚户区及城市居民楼的阳台、窗户、楼道、屋顶燃放烟花爆竹;
(二)不得向人群、车辆、航空器、建筑物、公共绿化地抛掷点燃的烟花爆竹;
(三)不得妨碍行人、车辆、航空器安全通行;
(四)不得采用其他危害国家、集体和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
(五)不得存放重量超过十公斤的烟花爆竹。
第十一条 十四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陪同看护。
第十二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可以召集居民会议、村民会议和业主会议,就本居住地区有关燃放烟花爆竹事项依法制定公约,并组织监督实施。居民、村民和业主应当遵守公约。
第十三条 本市对烟花爆竹销售实行专营。市供销合作组织负责全市烟花爆竹的统一归口经营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限放区域内烟花爆竹实行定时定点销售。销售点由供销合作组织提出布点方案,并报市或区县(自治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
临时销售点应当依法取得临时销售许可证,未经许可,不得销售。临时销售点在临时销售许可的期限届满后,应当停止销售,并将未销售的烟花爆竹及时处理,不得继续存放。
第十五条 临时销售点销售的烟花爆竹,应当符合国家的安全质量标准和本市规定的品种、规格,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关于包装标识的规定。
临时销售点应当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在销售场所明显位置悬挂临时销售许可证,并按照临时销售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时间和地点销售烟花爆竹。不得向十四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烟花爆竹。
第十六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运输烟花爆竹,应当取得公安机关的运输许可,未经许可,不得运输。
承运单位运输烟花爆竹应当携带许可证件,按照核准载明的品种、数量、路线、有效期限等规定运输。
第十七条 在禁放区域或场所内,单位或者个人生产、储存、销售烟花爆竹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全部烟花爆竹和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禁放区域或场所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一)单位燃放烟花爆竹的,处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在限放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第二款、第十条规定的,由公安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未取得临时销售许可证,或不按照临时销售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时间、地点销售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临时销售许可证,并在五年内不得再次向其发放临时销售许可证。
临时销售点采购、销售规定品种、规格以外的烟花爆竹,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向十四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烟花爆竹的,处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专营企业向限放区域内临时销售点批发规定品种、规格以外的烟花爆竹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运输和储存烟花爆竹的,由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等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理。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燃放、销售和生产、运输、储存烟花爆竹造成国家、集体、他人财产损失或者他人人身伤亡的,除按本条例规定处罚外,还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根据其行为和后果,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根据本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执行本条例的罚没收入,按规定全部上缴财政。
第二十七条 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职责的;
(二)对举报人的举报不受理、不及时调查处理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不予受理或不予许可的;
(四)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予以许可的;
(五)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六)徇私枉法、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
(七)其他违法行政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6年1月 1日起施行。







关于《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2005年5月24日在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市公安局局长 朱明国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正案(草案)》作如下说明,请予审议: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5年立法计划,市公安局起草了《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市政府法制办在审查修改过程中,采用书面征求意见和召开论证会等形式,分别征求了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的意见,听取了市人大法制委、市人大内司委和市政协社法委、市高法院的意见,召开了部门论证会和专家论证会,举行了立法听证会,并在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和市政府法制网上公开征求了广大市民的意见。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论证修改,形成了《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并经2005年4月11日市人民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通过。
一、修订《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的必要性
《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97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对减少我市尤其是主城区的环境污染,减少火灾、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传统习俗的怀旧情节不断增长,以及受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烟花爆竹由"禁放"改为"限放"的影响,市民在节日期间特别是在春节期间"违禁"燃放烟花爆竹现象逐年增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而广大市民要求我市改"禁放"为"限放"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将"禁放"改为"限放"的议案或提案,新闻媒体也给予了极大关注。是"禁放"还是"限放",已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地方立法热点之一。
2004年,市人大内司委对我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情况作了专题调研,认为逢年过节适当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增加节日期间欢乐祥和的气氛,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必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条例》,将"禁放"改为"限放",体现立法的人性化关怀。2005年3月6日,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召开了关于修改《条例》的立法听证会。共有67人作为陈述人或旁听人参加了听证会,其中65人赞成"禁放"改"限放",仅2人表示反对。当前,我市已具备了"禁放"改为"限放"所需要的客观条件:
第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主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原来普遍存在的危旧房屋绝大多数已被拆除或改造,房屋等建筑物抗御火灾的能力增强,市政消防设施也有了极大改善。
第二,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和国家对烟花爆竹生产销售方面的严格管理,烟花爆竹新品种已趋于安全、环保,易引发伤害、易引起火灾和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品种逐渐退出市场。随着近些年来各项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普法教育的开展,公民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
第三,从我国其他城市的情况看,原来实施"禁放"的近300个城市中已有200多个将"禁放"改为"限放"。因此,不少市民对我市"解禁"也充满了期盼之情,要求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增加欢乐祥和节日气氛的呼声日渐强烈。
第四,《条例》的实施部门也认为,虽然节日期间加大了执法力度,但由于查处燃放烟花爆竹违法行为客观上存在取证难、处理难,执法屡遇尴尬,且不为群众所理解。部分市民为逃避执法,大多在"暗处"燃放烟花爆竹,选择燃放的地点和烟花爆竹品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客观上也加大了安全隐患。因此,与其让市民违法燃放烟花爆竹,不如改"禁"为"限",改"堵"为"疏",这样既能减少"偷放"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顺应民意,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
第五,目前我市违法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屡禁不止,公安机关现有警力无法真正做到"违法必究",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地方性法规的权威性和执法的严肃性,既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也不利于公民养成践守法律的观念。因此,对《条例》进行修订,改"禁放"为"限放"十分必要。
二、关于标题的修改
《条例》主要规定主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他区县(自治县、市)并未全面禁止,在"禁放区域"以外的地区可以燃放烟花爆竹,因此,原《条例》实质上也是"限制燃放"。修改后的《条例》重新划定了"禁放区域",明确了"限放区域",并对烟花爆竹的"限放时间"、"限放品种"和"限渠道"经营管理作了规定。因此,将标题修改为《重庆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保持了地方性法规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禁放改为限放的主要内容
草案重点明确了烟花爆竹要"限区域"、"限时间"、 "限品种"(指定的安全品种)燃放和实行"限渠道"经营的"四限"规定,努力做到既尊重传统民俗,满足广大市民春节期间、重大庆典活动和其他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愿望,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火灾、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关于禁放区域和限放区域的规定
根据外省市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草案划分了烟花爆竹的"禁放区域"和"限放区域"。草案第四条和第六条分别采用列举的方式,明确了"禁放区域"和"限放区域"的范围。为确保一些重要区域或场所的安全,草案第四条规定下列区域或场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一)区县(自治县、市)级以上国家机关驻地;(二)车站、码头、机场、商场等公共场所;(三)重要军事设施、仓库、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等场所;(四)加油(气)站等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及周边100米范围内;(五)医院、幼儿园、敬老院、疗养院等场所;(六)教学、科研单位的办公、教学、科研场所;(七)居民棚户区;(八)居民楼的阳台、窗户、楼道;(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各级人民政府明令禁止用火的其他区域或场所;(十)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其他区域或场所。"
草案第六条规定了"限放区域":"(一)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大渡口区、北碚区、巴南区、渝北区的城区;(二)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规定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其他区域"。实质上,"限放区域"就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可以燃放规定品种的烟花爆竹的区域。为充分尊重各区县(自治县、市)的自主权,草案授权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可以根据实际,划定本地的"禁放区域"和"限放区域"。
(二)关于限放时间的规定
在"限放区域"内,根据过春节的传统习惯,草案第七条对燃放烟花爆竹时间作了规定:"在限放区域内,在春节期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至正月十六日)可以燃放规定品种的烟花爆竹。重大庆典活动和其他节日期间需要在限放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决定并公告。公告内容应当包括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具体时间和区域(地点)"。在草案论证修改过程中,有些专家建议草案应明确每天燃放烟花爆竹的具体时间。但公安机关提出在一天中某一时段可以燃放烟花爆竹,而具体到某一时刻后便不再允许燃放,执法难度太大,不具有可操作性。经过多次论证,草案最终未规定每天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具体时间。
(三)关于限放品种的规定
在"限放区域"内,为最大限度保障安全,草案授权市公安局和市烟花爆竹协会对燃放的烟花爆竹品种作相应规定,第七条规定:"限放区域内可以燃放的烟花爆竹的规定品种由市公安机关会同市烟花爆竹协会决定并公布"。
(四)关于限渠道经营的规定
为加强烟花爆竹的安全经营管理,草案第三条中规定"市供销合作总社负责全市烟花爆竹的统一归口经营管理工作,配合公安机关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本条例"。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依据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和清理整顿的紧急通知》中关于"供销社负责烟花爆竹的经营管理职责,要完善购销管理机制,做好统一归口经营工作"的规定,这也是保障我市"限放"安全的重要措施。从上海、天津、南京、西安等大城市的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立法来看,也都明确了供销社的烟花爆竹统一归口经营管理职责,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草案还对《条例》部分条文的文字作了相应修改,并对条款顺序作了调整。
《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正案(草案)》和以上说明是否妥当,请一并审议。







关于《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正案(草案)》审议意见的报告

(2005年5月24日在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
我委收到《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后,即召开主任办公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向市政府法制办、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市供销合作总社查询了有关情况。在此基础上,我委于5月17日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对该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意见报告如下:
我委审议认为,正如在关于修正案草案说明中所述,《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97年10月1日生效实施以来,对减少我市、尤其是主城区的环境污染,减少火灾、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近几年来,随着市政设施的完善、消防设施的健全,人们对春节期间恢复燃放烟花爆竹的愿望也在不断增长,广大市民要求修改条例、改"禁放"为"限放"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自2000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将"禁放"改为"限放"的议案或提案。2003年底,我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情林的带领下,对主城区是否应当"解禁"开展过专题调研。调研表明,多数接受调研的区县和人大代表赞成改"禁放"为"限放"。
因此,我委认为:1、"爆竹声声除旧岁",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适当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增加春节期间的欢乐祥和气氛,还能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燃放烟花爆竹屡禁不止,近年来还有蔓延之势,证明市民有燃放的需求和愿望,地方立法应尊重民意、顺应民意,及时改"禁放"为"限放"。3、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政设施、消防设施更加健全、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加上烟花爆竹的品种已趋于安全、环保,一系列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实行"限放"创造了客观条件。"禁放"多年也为"限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管理经验。4、从全国的情况看,近300个曾实行"禁放"的城市,目前已有200多个变为"限放",北京、上海、天津一直实行的是"限放"。总之,及时修改条例,改"禁放"为"限放",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我委在审议中,还对修正案草案提出了如下修改意见:
一、将第三条中的"城市管理"改为"市政管理",以更准确。
二、将第四条中的"下列区域或场所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以下简称禁放区域)"改为"下列场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下简称禁放场所)";将"区县(自治县、市)级以上国家机关驻地"改为"县级以上国家机关驻地";将"车站、码头、机场、商场等公共场所"改为"车站、码头、机场、商场及其他人口密集场所";将"城市居民楼的阳台、窗户、楼道"改为"城市居民楼的阳台、露台、窗户、楼道、屋顶";将"其他区域或场所"均改为"其他场所"。这样修改,可使表述更加准确或更加完备。
三、第五条规定的内容已经在第十条中包含,第五条可删去。与此相应,删去第十一条关于"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烟花爆竹的,没收全部烟花爆竹和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的规定。
四、将第六条中的"下列区域(不含第五条规定的禁放区域)"改为"下列区域",以使文字更精炼。
五、将第七条中的"可以燃放规定品种的烟花爆竹"改为"可以燃放烟花爆竹";将"限放区域内可以燃放的烟花爆竹的规定品种由市公安机关会同市烟花爆竹协会决定并公布"改为"限放区域内可以燃放的烟花爆竹品种,由市烟花爆竹协会推荐、市公安局决定并公布",并宜将其单列出来,作为条例的第八条。这样修改,既使表述更加准确,也使条文间的层次更加清晰。
六、将第八条的内容修改为"燃放烟花爆竹必须选择安全地点和安全方式,不得危及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使表述更加简洁、准确。
七、将第十一条中的"违反本条例,在禁放区域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五条规定,在禁放场所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在限放区域内违反第八条规定燃放烟花爆竹的"改为"在限放区域内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燃放烟花爆竹的";将"违反第九条规定"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这样修改,可使表述更加明确、准确。
八、同理,将第十二条中的"违反第十条"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条";将第十三条中的"违反第六条、第十一条"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
九、条例第十四条关于"执行本条例的罚没收入,按规定全部上缴财政"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已有类似规定,可删去。与之相应,将修正案草案第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删除第四条第二款和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十、将第十七条第二、三款中的"本决定"改为"本修正案",并宜将该两款单列出来,作为修正案草案的第十八条。









《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2005年9月26日在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大法制委员会的委托,现就《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正案(草案)》的审议结果报告如下:
2005年5月27日,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会议对《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烟花爆竹"禁放"与"限放"、限放区域、限放时间、限放品种、销售管理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鉴于这些内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为慎重起见,在初次审议后,我委就上述主要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征求意见工作:一是组织召开了有关部门参加的部门座谈会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参加的代表征求意见座谈会。二是书面征求了主城九区等部分区县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和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的意见。三是将修正草案在市人大网站全文公布,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法制委员会还通过《重庆时报》,在2005年6月初连续两天全文刊登了修正草案文本,公开征求市民建议,共接到市民来电100余个。四是赴万州等地调研,听取基层管理者和人民群众的意见。五是委托重庆市统计局下设的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取入户抽样和偶遇抽样的方式,在主城区随机抽取了300位市民,就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进行了专题调查(形成的调查报告已印发本次常委会会议)。六是组织召开了《重庆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正案(草案)》立法听证会,就市民关心的主要问题再次公开听取市民意见。听证会共计有60余人参加,13位听证陈述人围绕"禁放"还是"限放"、如何限放、如何加强销售和燃放的管理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充分陈述了各自的意见。修正草案起草方代表和部分旁听人也作了发言。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重庆时报等14家新闻媒体到会采访并做了报道,听证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法制委员会就本次听证会的有关情况形成了听证报告,并已印发本次常委会会议。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活动,法制委员会收集了社会各方面对这一草案内容的主要看法和观点。通过对常委会审议意见和上述意见、建议的归纳分析,并借鉴北京市刚刚出台的《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内容,法制委员会对修正草案进行了修改。经2005年9月16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形成了提交本次常委会会议的《重庆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
一、关于条例修改的方式。由于本次修改的内容比较多,涉及面广,依照立法技术规范的要求,法制委员会建议将修改方式由"修正"改为"修订",以更好地体现修改原意。
二、关于"禁放"与"限放"。对于这个问题,各方面认识看法不一,有的赞成"开禁",有的反对"开禁"。在组织召开的座谈会和听证会上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赞成"开禁"者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期间的传统娱乐方式,它能够增加节日气氛,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也可以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反对者认为,燃放烟花爆竹可能引发火灾、危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重庆市主城区地理、气候条件特殊,集中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建议维持"禁放令"。
法制委员会认为,"禁放"还是"限放"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我们决策的依据主要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提供的调查报告中显示,有86.33%的市民对由"禁放"改为"限放"持肯定态度,说明绝大多数的市民还是赞成"开禁"的。同时,目前北京、上海、西安、青岛等许多大中城市都已经开始有限度的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由"禁"改"限"已经是大势所趋。基于上述原因,法制委员会建议维持修正草案关于由"禁放"改为"限放"的规定。
三、关于禁放区域和限放区域。修正草案第五条列举了十项禁放区域和场所。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多数人同意将列举的区域纳入禁放范围。在听证会上,大多数陈述人也赞成这一规定。因此,修订草案基本维持了原有规定。只是在该条增加一款,规定禁放区域或场所及其周边的具体范围,由产权或使用单位设置明显的禁放警示标志,并负责看护。另外,修订草案维持了修正草案中有关限放区域的规定,即主城区的城区和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区域为限放区域。
四、关于限放的时间。修正草案第八条规定,在限放区域内,在农历腊月二十八至正月十六日可以燃放烟花爆竹。在征求意见中,有的部门和同志认为允许燃放的期间过长,并且如果全天24小时都允许燃放,会严重影响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正常休息。抽样调查中,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燃放时间应控制在晚上七点至次日凌晨零点三十分。听证会上,大家也提出应当将休息时间排除在外。法制委员会认为,燃放的期间和时段的确定应当考虑与春节期间的衔接和居民的正常休息,同时还要考虑安全因素。既不能太集中,也不能搞"全面开放"。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修订草案将燃放的时间修改为"农历除夕至正月十六的上午七点至次日凌晨一点",这样既保证了燃放的期间和时段,又最大限度地确保居民的正常休息。
五、关于燃放的规格和品种。修正草案第八条第三款规定。限放区域内可以燃放的烟花爆竹的规定品种由市公安机关会同市烟花爆竹协会决定并公布。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听证会上各方面的建议,修订草案将其修改为"限放区域内允许燃放的烟花爆竹的规格和品种,由市公安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环境保护、供销合作组织等部门,依照环保、安全的原则和烟花爆竹安全质量国家标准确定并公布"。
六、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修正草案第九条对燃放烟花爆竹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进行了规范。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对此进行细化和补充。根据这一建议,修订草案第十条列举了五项有关燃放的规定。同时,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可以就本居住地区燃放的事项制定公约,并监督实施。
七、关于烟花爆竹的销售、运输及其法律责任。修正草案第十条、第十一条对烟花爆竹的销售、运输作了原则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这些规定还应当进一步细化,以通过加强对销售和运输环节的管理,从源头上确保安全。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和听证会上也收到类似意见。法制委员会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在修订草案中对烟花爆竹的销售和运输环节作了补充规定,并强化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修订草案第十三条至第二十条)。
八、关于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为加强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保护,修订草案第十一条规定,十四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陪同看护。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烟花爆竹临时销售点不得向十四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烟花爆竹,违者将被处以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此外,修订草案还对一些文字进行了修改,并对条款顺序进行了调整。
以上报告,连同修订草案,请一并审议。







关于《重庆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说明

--2005年9月29日在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材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委托,现就《重庆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订草案)》的修改情况作如下说明:
2005年9月27日,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会议对《重庆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燃放时间、销售点的确定以及条例名称等问题阐述了意见。会后,法制委员会对组成人员的上述意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据此对修订草案进行了修改,形成了《重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表决稿)》(以下简称表决稿)。经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会中主任会议决定,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表决。
一、关于条例的名称。审议中,有的组成人员建议将条例的名称改为《重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以更好地体现法规调整和规范的内容。表决稿已根据这一建议对条例名称作了修改。
二、关于燃放时间。修订草案第八条规定,在限放区域内,在农历除夕至正月十六的上午七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可以燃放规定品种和规格的烟花爆竹。审议中,有的组成人员认为,这样规定实际上已经将正月十六的上午七点至正月十七凌晨一点包括进去了,有违"限放"的初衷,建议将"正月十六"改为"正月十五",这样规定已经可以保证市民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燃放至次日凌晨一点以前。表决稿已根据这一建议进行了修改。
三、关于烟花爆竹销售点的确定。修订草案第十四条规定,烟花爆竹销售点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专营管理部门协商确定。有的组成人员认为,销售点的确定应当由供销合作组织提出布点方案,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这样规定才能体现行政许可的特点,也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表决稿已根据这一建议对该条作了修改。
此外,表决稿还对一些文字进行了修改,并对条款顺序进行了调整。
审议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条例通过后如何贯彻实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建议市人民政府认真研究组成人员的这些意见和建议,抓紧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加强宣传,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切实做好条例的组织实施工作。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认真遵守条例的有关规定,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本条例如获通过,建议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以上说明,连同表决稿,请一并审议。

  【摘要】集团公司许可其下属众多关联企业使用与其相同的企业字号,经过对该相同字号的长期共同使用,该字号在相关公众中具有一定知名度,进而成为指示市场主体和商品来源的识别标志的,应认定各关联企业共同对该知名字号享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保护利益。对关联企业以外的其他市场主体擅自使用该知名字号的,各关联企业均有权单独或者共同提起诉讼。关联企业之间对其使用的字号所享有的经济利益分配有约定并据此请求相应经济损失赔偿的,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案情】

  原告:德国拜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拜耳公司)。

  原告:拜耳(北京)板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拜耳北京公司)。

  被告:浙江省衢州拜耳阳光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衢州拜耳公司)。

  被告:周发军。

  被告:章燕群。

  拜耳公司系在德国注册成立的全球性企业,经营范围为医药保健、聚合物和化工产品的制造、销售等。该公司于1994年10月在上海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拜耳(中国)有限公司,“拜耳”作为字号开始在中国使用。1996年12月,拜耳公司与拜耳光翌板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拜耳光翌公司)签订拜耳名称保护协议一份,约定:拜耳公司独自拥有“拜耳”名称,并授权拜耳光翌公司使用“拜耳”作为公司名称的一部分。拜耳光翌公司于1997年4月在北京注册成立,拜耳公司通过拜耳(中国)有限公司实现对拜耳光翌公司控股。2008年6月,拜耳光翌公司名称变更为拜耳北京公司,经营范围为开发、生产及销售聚碳酸脂板材等,在其生产的板材产品中均使用了“拜耳”文字及图形商标,通过多种媒体对其产品进行了长期、广泛的宣传,并将其产品销往全国多个城市(包括浙江杭州、金华、衢州等地)。多年来,拜耳公司及其下属众多关联企业多次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及荣誉。2009年4月,拜耳公司在医用药物、杀虫剂等上注册和使用的“拜耳”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2006年3月至5月,周发军多次购买由拜耳光翌公司生产的阳光板。2006年6月9日,周发军提出“拜耳新阳光”商标的注册申请并获受理。2006年6月28日,周发军与谢仙香出资在浙江省衢州市设立衢州拜耳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周发军,经营范围为建材、塑料制品、金属材料销售。该公司成立后,在其店铺招牌、户外广告牌、产品质量保证卡、产品手册、公司网站等上使用的企业名称均省略指示行政区划的“衢州”二字,突出“拜耳”二字,且在使用“拜耳新阳光”商标的过程中也故意突出“拜耳”二字。章燕群自2008年开始在浙江省金华市销售衢州拜耳公司生产的“拜耳新阳光”牌阳光板等产品。

  两原告共同诉请法院判令衢州拜耳公司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使用含有“拜耳”字样的企业名称及在商品、包装、经营场所、宣传中使用“拜耳”字样)、变更企业名称(变更后不得含有与“拜耳”相同或者近似的字样)、在《法制日报》上刊登致歉声明;判令衢州拜耳公司、周发军赔偿两原告经济损失各12.5万元及合理费用各2.5万元,章燕群赔偿两原告经济损 失 各2.5万 元 及 合 理 费 用 各5000元。

  【审判】

  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

  本案争议焦点一为拜耳公司和拜耳北京公司能否作为适格原告共同起诉。具有同一投资主体的众多关联企业对字号知名度的形成各有其贡献,共同对知名字号享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保护利益。拜耳公司及其下属众多关联企业(包括拜耳北京公司)经多年经营和宣传,使得“拜耳”商标和字号均获得了较高知名度,故两原告是“拜耳”字号的共同权利人,与本案均有直接利害关系。衢州拜耳公司侵犯了两原告对“拜耳”字号共同享有的合法权利,两原告有权共同起诉。

  争议焦点二为衢州拜耳公司将“拜耳”字样作为其字号登记并使用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字号要作为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必须是 企 业 在 经 营 中 长 期 使 用 其 字号,从而为其字号建立起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并使其具有商业识别功能。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应结合以下因素进行判定:1.两原告对“拜耳”字号使用在先。拜耳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的众多关联企业均以“拜耳”为字号,其中拜耳北京公司对“拜耳”字号的使用自1997年成立迄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而衢州拜耳公司在2006年6月始将“拜耳”登记为企业名称并使用。2.“拜耳”字号具有一定知名度。多年来拜耳公司及其众多关联企业对“拜耳”字号持续、广泛的使用,使“拜耳”品牌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拜耳”字号已成为指示拜耳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市 场 主 体 和 商 品 来 源 的 识 别 标志。3.衢州拜耳公司被控侵权行为具有主观恶意。周发军在公司设立之前已多次购买拜耳北京公司的产品,应当知晓“拜耳”字号以及拜耳北京公司生产“拜耳”牌阳光板等事实,但其仍在拜耳北京公司市场覆盖区域内的浙江省衢州市投资设立了衢州拜耳公司并且生产与拜耳北京公司相同的板材产品,形成了同业竞争关系,且在其店铺招牌、户外广告牌、产品质量保证卡、公司网站等使用企业名称时均故意省略指示行政区划的“衢州”二字并突出“拜耳”二字,使用“拜耳新阳光”商标时也故意突出“拜耳”二字,上述行为在主观上显然具有攀附“拜耳”品牌知名度的故意。4.上述行为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认为衢州拜耳公司与两原告系关联企业或者商品来源为同一市场主体。综上,可以认定上述行为违反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原则,已构成不正当竞争。

  争议焦点三为赔偿数额如何确定。由于两原告没有提供其实际损失或者被告侵权获利的确切证据,故主要依据“拜耳”字号的知名度,为制止侵权、诉讼所支出的合理费用,再结合衢州拜耳公司的经营规模、主观恶意程度、行为性质、持续时间和地域范围以及侵权后果等因素,酌情确定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20万元。

  综上,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衢州拜耳公司立即停止在其生产、销售的商品与包装以及商品宣传中使用含有“拜耳”字样的行为;限期衢州拜耳公司办理企业名称变更登记手续,变更后不得含有“拜耳”字样;衢州拜耳公司在《法制日报》上刊登声明,公开赔礼道歉;衢州拜耳公司分别赔偿两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各10万元;驳回两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拜耳公司与衢州拜耳公司均不服一审判决,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拜耳公司上诉称:一审判决被告衢州拜耳公司赔偿人民币20万元过低,且未判令周发军、章燕群承担连带责任不当。衢州拜耳公司上诉称:一、拜耳公司未在中国注册企业名称,衢州拜耳公司不可能对其企业字号构成不正当竞争;二、“拜耳”字号在非金属板材行业并无较高知名度,不会构成混淆;三、一审判决过度行使裁判权;四、原判认定两原告为“拜耳”字号的共同权利人,同时又判决衢州拜耳公司分别对两原告承担赔偿责任,属自相矛盾;五、本案诉讼标的既不相同,也非同一种类,故不应合并审理。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二审争议焦点为:

  一、拜耳公司和拜耳北京公司能否作为适格原告共同起诉。拜耳公司通过投资控股、商标商号许可、广告宣传等方式在我国商业使用其企业名称,故拜耳公司企业名称受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通过“拜耳”字号的授权许可使用,两原告成为该字号的共同权利人,对该字号被擅自使用均有利益关系,且诉讼标的均为衢州拜耳公司的被控侵权行为,故两原告可以共同起诉。

  二、被控侵权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及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拜耳”商标和字号属臆造词汇,由两原告使用在先。拜耳公司及其投资设立的众多关联企业(包括拜耳北京公司)均长期使用“拜耳”字号至今,该字号具有与其他市场主体相区别的较强的显著性,且具有较高知名度。在衢州拜耳公司注册前,周发军已多次购买拜耳北京公司的产品,注册后又在使用企业名称及“拜耳新阳光”商标时故意省略“衢州”二字或突出“拜耳”二字,并将其生产的同类产品在与拜耳北京公司重合的销售区域内进行销售,显有攀附两原告商誉的主观恶意。上述行为足以使相关公众误认为衢州拜耳公司与两原告系关联企业或者商品来源为同一市场主体。

  综上,可以认定衢州拜耳公司的被控侵权行为未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构成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原审法院据此判令其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并酌定其赔偿20万元并无不当;两原告要求对损害赔偿进行平均分配,系其对诉讼权益的自由处分,支持该诉求并无不妥。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一、使用相同知名字号的关联企业对他人擅自使用该知名字号的行为有权共同提起不正当竞争之诉

  我国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并没有单独的、明确的字号权的概念,也尚未建立和健全知名字号的保护机制,而仅仅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审理有关企业名称或字号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的法律依据。依据企业名称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的企业均依法享有其企业名称权,当他人擅自使用其企业名称时,有权提起侵权之诉。而字号是企业名称的首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同行业企业以及其他企业最主要的标志,具有区分不同商事主体的显著性,故使用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字号与使用企业名称产生的市场影响是相同的。

  在社会经济发展之初,不同的市场主体各自完全独立地使用其特有的企业名称或字号,各自享有其企业名称权。然而随着现代企业形态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等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企业集团,其下属众多关联企业可能分别涉足多个行业,侧重点又各不相同。集团公司通过许可其下属的关联企业使用与其相同的企业字号,并且经过对该字号的长期共同使用,使该字号在相关公众中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进而成为指示市场主体和商品来源的识别标志。这种知名字号被具有同一投资控股主体的众多关联企业共同使用的现象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此情形下,不仅各关联企业各自享有其企业名称权,同时它们对该字号知名度的形成均各有其贡献,成为该字号的共同权利人。对关联企业以外的其他市场主体擅自使用该知名字号的,各关联企业均有权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单独或者共同提起诉讼。